《2咳嗽》-精选课件(公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咳嗽 厦门中医院针灸科 医学博士博士后 张卫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定义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临床上一般多痰声互见,故并称“咳嗽”。 (常见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二、病因病机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外感咳嗽多因风寒、风热、燥热等外邪侵袭所致。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肺主气,肺失宣肃,津液失于敷布,聚而成痰,阻塞气道,引起咳嗽、咯痰。 内伤咳嗽因病情迁延日久,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虚则宣降失司,气无所主;脾虚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肾虚则摄纳无权,息短气促;若肝火犯肺,肺热伤津,则咳嗽阵作,甚则痰中带血。 三、证型 外感咳嗽 起病较急,病初干咳,咽喉或痒或痛,数日后咯出少量黏痰或稀痰。可伴有发热、恶寒、流涕、头身酸痛等表证。 (1)风寒束肺:咳嗽白痰,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黄痰,黏稠难以咳出,口干咽痛,头痛身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咯痰不爽,鼻燥咽干,胸闷而痛,头痛发热,便干尿赤,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数。 内伤咳嗽 病程较长,反复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一般秋冬加重,春夏减轻,甚者常年咳嗽不断,发为咳喘重症。 (1)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色白,呈泡沫状,易于咯出,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2)肺肾阴虚: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带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咳嗽气喘,动则尤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形寒肢冷,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细。 (4)肝火灼肺:咳嗽气逆,阵阵而作,痰少而黏,咯吐不易,甚则痰中带血,胁肋胀痛,咽喉干痒,目赤口苦,便秘尿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四、治疗 治则:外感咳嗽宣通肺气、驱邪止咳,以针刺为主(风寒加灸),泻法;内伤咳嗽调理脏腑机能,补肺、健脾、益肾、清肝、化痰止咳,痰湿阻肺者针灸并用,泻法;脾肾阳虚者针灸并用,补法;肺肾阴虚者只针不灸,平补平泻;肝火灼肺者只针不灸,泻法。 主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 中府 列缺 太渊 方义: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列缺为手太阴络穴,配肺俞可宣通肺气;太渊为肺经原穴,配肺俞可宣肺化痰。诸穴合用可收祛邪化痰、宣肺止咳之功。 加减: 风寒束肺加风门、合谷祛风宣肺; 风热犯肺加大椎、曲池、尺泽祛风清热; 燥热伤肺加太溪、照海润燥止咳; 痰湿阻肺加足三里、丰隆化痰止咳; 肝火灼肺加行间、鱼际泻肝清肺; 肺肾阴虚加肾俞、膏肓、太溪滋阴降火; 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培补脾肾; 胸痛加膻中宽胸理气; 胁痛加阳陵泉疏利少阳; 咽喉干痒加照海滋阴利咽; 痰中带血加孔最清肺止血; 盗汗加阴郄滋阴敛汗;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加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湿。 其他疗法 (1)皮肤针:取项后、背部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颈前喉结两侧足阳明胃经。外感咳嗽叩至皮肤隐隐出血,每日1~2次;内伤咳嗽者叩至皮肤潮红,每日或隔日1次。 (2)拔罐:取肺俞、风门、膏肓等穴。留罐10~15分钟。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者。 (3)穴位敷贴:取肺俞、膏肓、大椎、大杼、身柱、定喘、天突、中府、膻中。用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肉桂、天南星等制成膏药,每次敷贴3~4穴,3日换药1次。适用于内伤咳嗽者。 (4)耳针:取肺、脾、肾、气管、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每次选2~3穴,毫针针刺,外感咳嗽者用强刺激;内伤咳嗽者用中等刺激;动留针30分钟。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5)电针:按针灸处方或加减每次选2~3对穴。外感咳嗽者用密波,较快频率;内伤咳嗽者用疏密波,每次通电20~30分钟。外感咳嗽者每日治疗1~2次,内伤咳嗽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6)穴位注射:取肺俞、天突、定喘、胸1~7夹脊。每次选2~3穴。外感咳嗽者选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每次治疗剂量不超过肌肉注射量的1/5~1/2,并作皮试;亦可先用板蓝根、鱼腥草注射液;内伤咳嗽者可用复方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胎盘组织注射液,按4:2:1的比例混合后注射,每穴0.5~1ml。外感咳嗽者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