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公开课课件3》-精选课件(公开).pptVIP

《说木叶公开课课件3》-精选课件(公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了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句,提高审美品位,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 第一部分(1-3)发现问题:“木叶”成为古代诗人所钟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6)分析问题: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原因。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落木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响。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 后人受屈原“木叶”诗句的影响,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种“流弊”呢?古代诗歌还有没有类似的常见意象呢?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 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含“月”“梅”等意象的古典诗词。?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文。 通观全文,思考: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 的特征吗? 课外作业: 1、完成《高考领航》对应的课后巩固训练。 2、阅读余杰的《林庚先生》一文。 拓展训练: 古诗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意象,他们如同“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试对以下诗句中“月”暗示的特殊含义作简要分析。 月——传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李白)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李煜) 月——营造意境 袅袅niǎo 照浦pǔ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ēn 万能锭dìng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浏览文章第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 为历代诗人所钟爱。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 在“木”字 读4—6段,思考: 从课文看,古代诗人笔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课文阐释了“木”的哪些艺术特征? 辨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有什么差别? 1、“树叶”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树叶可简化为“叶”(润泽绵密); “木叶”使人有“木料”、“木头”、“木板”的联想,很少想到叶子(枯黄干燥)。 2、“落叶”:春夏之交包含水分的繁密叶子; “落木”: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清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白居易)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扬州慢·姜夔)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悲悲切切 落花:叹息、忧伤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中翻出新意来。 练习:梅 排斥“叶”,空阔 颜色:微黄 触觉:干燥 与“叶”一致,饱满 颜色:碧绿 触觉:湿润 落叶 微黄与干燥 疏朗的秋天的气息 艺术特征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 * * 说‘‘木叶’’ 林 庚 整体感知,归纳段意。 辨析:“树叶”与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