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
市镇人口比重的分析’
周一星 孙樱
一、引亩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1990年7月1日大陆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市镇人口为
与国家统计局以前公布的历年市镇人口比重显然已经不能衔接。人们免不了要问,为什么要
改变统计口经?用新口径统计的市镇人口比重是否符合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水平?
。
=、简单回顾
1953年7月1日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时还没有统一的城乡划分标准,市镇人口
一般包括市的市区,县城的城关,二、三千人以上工商业比较发达的集镇,以及工矿区和森
林作业区等,各省在具体划分上互有出入,市镇人口比重13.26%,只能供参考。1955年我国
公布了第一个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和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按规定市镇人口即为市
区(包括近郊区)和镇的总人口,包括了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并用这个标准修补了1949
年以来的各年数字。
城市郊区的指示规定,城镇人口只计算市区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不再包括其中的农业人口。
当时,按城镇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10%(按老口径计算的市镇总人
口的比重是18.4%),随后又用新口径修正了以前的市镇人口比重,这一统计口径一直沿用
到1981年。
城镇辖区中的农业人口有一部分就居住在城镇之中,有一些实际从事非农业活动,有一
些从事直接为城市服务的农业活动。在城镇辖区接近于城镇实体范围的情况下,城镇人口只
计算其中的非农业人口,而不计算其中的农业人口,统计口径偏小。因此,在1982年7月1日
的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又恢复采用1964年以前的标准,即以市镇范围内的总人口为市镇人口,
普查公布的数字为20.6%。虽然当时有少数学者已意识到用市镇行政辖区内的总人口当作市
镇人口不很科学,潜藏着一些问题,但在当时大多数城市郊区范围还比较适中的情况下,普
查公布的数字在国内普遍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出人意料的是1984年降低了设镇标准,同时实
行撤乡建镇、镇管村的体制,1986年又降低了设市标准,大量出现整县设市、整县并市,市
镇数量从此飞速增加,市镇辖区范围迅速扩大,市镇总人口超常增长。市镇人口比重从1982
63.5%,远远超过了其中的非农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关城乡的概念和城乡人口的统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21·
计已经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在这一统计口径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第四次人口普查对市镇人口不得不改换口径。
一规定:市镇人口中的市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
是指不设区的市所辖的居民委员会人IZl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
会都是管理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基层组织,如果我们忽略掉市镇人口中包含的少量常住地与常
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人口和户口待定的人口①,那么,最新的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简单的说就
是设区的市(直辖市和地级市)统计市区的总人口,不设区的市(县级市)和镇只计其中的
非农业人口⑦。这实质上是在过去曾经采用过的偏大的市镇总人口和偏小的市镇非农业人口
两种口径之间,采取了一种折衷的方案,设区的市采用前者,不设区的市和镇采取后
者。
三、评价的参照系
可以把我国历年的城镇非农业人口比重作为评价的参照系。原因是:
1.中国实际上并存两种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市镇总人I:1比重的历年数字
是经官方修正并从1982年以后每年公布的。但是因为前面所说的背景,它受市镇设置标准、
市镇行政范围等因素的变动影响太大,在时间上不可比,在城市间不可比,在中外间不可
比。要害是虚夸的程度越来越大。凡是使用这一口径的数字来研究中国城市问题的,不论是
中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没有不出问题的。因此有些学者或有些部门(主要是建设部系统和公
安部系统)仍然使用或兼用城镇非农业人口系列的数字。用城镇非农业人口来代表城镇人口
其缺点是口径偏小,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主要反映城镇自然增加的人口和由农业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