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第一章汉语言文学本科.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释语义学的模式 乔姆斯基标准理论的图 3.生成语义学 生成语义学是从转换生成学派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的流派。乔姆斯基的一些学生如莱可夫(G . Lakoff)、麦考莱(J . Mc-Cawley)、罗斯(J . Ross)、波斯塔等,提出了不以语法为基础而以语义为基础的另一种语言理论模式,即生成语义学(generative semantics)。 莱克夫等人认为语法和语义是不可截然分开的,语义是基础,是中心,它也有生成性。 他们认为不必假定纯语法的深层结构的存在,不主张区分处理语义的投射规则与处理句法和语音的转换规则,认为通过一次转换就从语义直接产生句子的语音形式。 生成语义学的模式 4.菲尔墨的语义理论 菲尔墨也是乔姆斯基的学生,他在1966年发表的《关于现代的格理论》以及1968年发表的《格的理论》中,提出一套用来说明句子语义的理论,这是格语法(case grammar)。 格语法属于生成语义学,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单独加以介绍。菲尔墨提出了“语义深层结构”,在这层结构里,每个句子都由情态(modality)和命题(proposition)构成。 5.切夫的语义理论 切夫原来属于生成语义学派,1970年他在《意义与语言结构》一书中,提出又一套说明句子语义的语法理论,被称为切夫语法。 切夫也讲语义格,但对它的处理与菲尔墨不同。切夫认为语言为意义变为声音提供手段,这个变化以语义结构为起点(这一看法与解释语义学不同)。 7.蒙塔古语法 到了70年代,美国逻辑学家蒙塔古(Richard Montague)创立了“蒙塔古语法”,它主要研究语义,也研究句法和语用。蒙塔古认为自然语言与计算机使用的形式语言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对它们都可以做精确的数学描述。 研究自然语言的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都可以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 汉语语义学 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2.总 学 时:36. 1.学  分:2分 3.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本课程以贾彦德编著的《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主教材。 参考书目 1.《现代语义学》,束定芳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王寅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3.《语义学》,徐烈炯编著,语文出版社,1995年第2版 4.《汉语语义学》,贾彦德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5.《现代汉语语义学》,詹人凤编著,商务出版社,1997年 6.《语义学导论》,伍谦光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7.《现代汉语词义学》,曹炜编著,学林出版社,2001年 8.《实用汉语语义学》,陆善采编著,学林出版社,1993年 9.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10.[英]杰弗里·N. 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1.马清华《文化语义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3.[法]A. J. 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蒋梓骅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John Lyons, Linguistic Seman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Cruse, D. Alan (1986). Lexical Semantics.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UP 3.Frawley, William. (1992). Linguistic Semantics. Hillsdale, NJ: Lau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4.Grice, H. Paul. (1981). ‘Presupposition and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In Cole (1981:183-98) 5.Hurford, James R., and Heasley, B. (1983). Semantics: A Coursebook. London and New York: CUP 6.Lakoff, George.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Reveal about the Mind .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7.Leech, Geoffrey N. (1974). Semantics. Harmondsworth, Midd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