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技术交底.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口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漏斗底口处必须设置严密、可靠的隔水装置,该装置必须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能顺利排出。 5、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宜停顿,并应尽量缩短拆除导管的间断时间,保证每根桩在配合比设定的初凝时间内浇筑完成。 6、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采用在水中泡透经合格钢尺校正后的测绳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位置,保持导管埋深在2~6m范围。当混凝土浇筑面接近设计高程时,应缓慢提升导管,并用取样盒等容器直接取样确定混凝土的顶面位置,保证混凝土顶面浇筑到桩顶设计高程以上0.5-1.0m。 7、为防止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上浮,可采取将钢筋笼上端主筋焊在护筒上或将适当数量的主筋延长至桩底,并设置1~2道加强环形筋。   1)、检测注浆管冲水开塞   开塞在混凝土灌注后12~24h进行,采用清水冲洗注浆管道,直至溢出清水,然后用堵头封闭压浆管。 2)、基桩检测    基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强度时,凿除桩头,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逐桩进行超声波无破损检测。 3)、桩基注浆 注浆作业宜于成桩3d后进行,不宜迟于成桩14d后并检测完桩基后即可注浆。 注浆顺序:先侧后底,桩侧先上后下,先外围后中央,桩侧和桩底注浆时间间隔为3~6小时;压力达到设计值后持荷时间不小于5min。注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1)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2)对每一道注浆其注浆量达到设计值,但压力没有达到设计值,改为间歇注浆,再注设计值的30%水泥浆为止;3)对每一道注浆其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并持荷5min后,注浆量少于设计值,注浆量不少于80%即可。  质量要求及控制标准 1、护筒易高出施工地面30cm;顶面中心偏位宜为5cm,护筒斜度宜为1%。 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包括实验取样检测及规范要求)。钢筋笼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不大于10mm, 钢筋笼地面高程偏差不大于±50mm。 3、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4、清孔后的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大于10cm。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质量通病的预防 一、坍孔 1、现象:钻孔或成孔过程中,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原因:①泥浆比重不够,粘度、胶体率等不符合要求或成孔速度过快,在孔型不能形成坚实泥膜,没有随地质变化调整泥浆比重,造成孔壁不稳。②由于掏渣或清孔未及时补充泥浆或水。③当钻至砂砾等强透水层时,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低于孔外时,压向孔壁的水压力减小,造成坍孔。④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或破坏孔壁泥膜。⑤成孔后未及时浇筑砼,静置时间过长。⑥护筒埋置时,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或埋置过浅。 3、预防: ①、应随时检查泥浆的各种技术指标,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保证孔内水位差,围护孔壁稳定。钢筋的吊放、接长应注意不碰撞孔壁。②、清孔时应安排专业负责排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③、钻孔应根据不同图层采取不同转速,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中钻进时,可用一档或二档转速,并控制进尺;在底下水位高的粉砂中钻进时,宜用低档转速钻进,同时应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孔内水位。④、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时间间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⑤、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周围堆成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并应夯填密实,不渗水。 二、缩孔   1、现象: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局部孔径小于设计要求。   2、原因:①、钻头直径偏小。②、软土层受地下水位的影响。③、钻进土层中有软垫层,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3、预防:①、应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和成孔直径,并及时更换钻头。②、遇到软土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③、采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三、钢筋平面位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1、现象:钢筋笼吊运中变形,安装位置不正确,钢筋笼保护层不够或一侧偏大,另一侧偏小。   2、原因:①、钢筋笼加工后,在堆放、运输、吊入时没有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②、钢筋笼上垫钢筋放置数量不足,不能有效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③、钢筋笼未垂直吊放入孔,或是斜插入孔内。④、桩孔本身有较大偏差。   3、预防:①、钢筋笼分段过长时,应分节制作、吊装,在孔口焊接。②、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组耳筋,保证足够的耳筋数量。③、钢筋笼必须垂直状态时吊放入孔。④、偏差的桩孔应在吊放钢筋笼前反复扫孔纠正。 四、钢筋笼上浮 1、

文档评论(0)

懒懒老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