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分析培训课件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1 材料微观分析方法总结 目 录 TOC \o 1-3 \h \z \u 第1章 绪论 4 1.1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 1.2 材料结构的分析方法 4 1.2.1 化学组成分析 4 1.2.2 分子结构分析 4 1.2.3 聚集态结构分析 4 1.3 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4 1.3.1 热分析 4 1.3.2 流变性能测试 4 1.3.3 力学性能测试 5 第2章 X射线衍射 5 2.1 概述 5 2.2 X射线的产生 6 2.3 X射线衍射原理 7 2.4 X射线衍射方法 8 2.4.1 单晶衍射法 8 2.4.1.1 劳埃法 8 2.4.1.2 周转晶体法 8 2.4.2 多晶衍射法 8 2.4.3 双晶衍射法 9 2.5 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 9 2.5.1 物相分析 9 2.5.2 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 10 2.5.3 应力的测定 10 2.5.4 晶粒尺寸和点阵畸变的测定 10 2.5.5 单晶取向和多晶织构测定 10 2.6 用X-射线衍射进行定量相分析举例 11 2.6.1 判断材料组成 11 2.6.2 工艺、配比等条件改变后相组成变化的分析 11 第3章 红外光谱 13 3.1 IR原理 14 3.2 IR仪器 15 3.3 IR图谱解析 15 3.3.1 谱带位置 16 3.3.2 谱带宽度 16 3.3.3 谱带强度 16 3.4 IR制样方法 16 3.4.1 薄膜法 16 3.4.2溴化钾压片法 16 3.4.3 晶片负载法 16 3.5 IR应用实例 17 3.5.1 聚合物鉴别 17 3.5.2 链结构分析 17 3.5.3 端基数目分析 18 3.5.4 支化度测定 18 第4章 扫描电镜 18 4.1 TEM 19 4.1.1 TEM构造 19 4.1.2 TEM 制样 19 4.1.3 TEM应用实例 20 4.2 SEM 21 4.2.1 SEM构造 21 4.2.2 SEM制样 21 4.2.3 用扫描电镜对水泥水化物进行形貌学研究举例 22 第5章 热分析 25 5.1 DTA和DSC 26 5.1.1 DTA原理 26 5.1.2 DSC原理 26 5.1.3 DTA/DSC谱图解析 27 5.1.4 用差热分析进行建筑材料物相研究举例 28 5.2 TG 32 5.2.1 TG仪器 32 5.2.2 TG图谱 33 5.2.3 TG应用实例 33 第6 章 X射线荧光能谱 34 6.1 X-荧光能谱技术基本理论 35 6.1.1 X-荧光 35 6.1.2 X荧光的激发源 35 6.1.3 X-射线荧光能谱 35 6.1.4 能量色散X-荧光的探测 36 6.1.5 X-荧光能谱定性定量分析 36 6.2 X-荧光能谱仪工作原理及类型 36 6.2.1 仪器结构 36 6.2.2 X-荧光能谱仪类别 36 6.3 X-荧光能谱仪的应用 37 第7章 各种分析方法在镁水泥中的应用 37 7.1 XRD分析 37 7.2 DSC-TG分析 38 7.3 FT-IR分析 39 7.4 SEM分析 39 第1章 绪论 材料就是用以制造有用物件的物质。历史上,人们曾把材料当作人类进步的里程碑,例如人类的早期时代就是按石器、青铜器、铁器划分的。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材料业已从早期的石头、青铜和铁等逐渐发展到现代的金属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等。 现在,人们把材料、信息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同时,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看作是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 1.1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的最终使用性能是材料在使用状态下表现出的行为,其归根到底取决于材料的固有性质。这里所说的固有性质主要是指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等。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从根本上讲又由其化学性质所决定。 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构决定性能”中“结构”是指“化学性质”,“性能”是指“物理、力学性质”而言的。 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材料的结构及其性能的理解,也就是说,既要分析材料的结构、测试材料的性能,还要弄清二者之间的“构-效”关系,因此,材料的分析和测试技术和方法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