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构造分析和古构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历史构造分析和古构造 构造性质/Tectonic characters 稳定-stable: 地震、火山活动少,地貌反差强度低 活动-active: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地貌反差强度高 过渡-transitional: 介于二者之间 大地构造活动论——以活动论的观点认识地史时期大陆和大洋相对于地极、赤道位置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变化。 构造演化阶段论——指地球岩石圈由简单到复杂、有节奏和分阶段的平静演化和急剧变革相交替的演化规律。 大地构造单元论——指在活动论和阶段论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古大陆形成演化历程去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和分区。 历史大地构造分析的内容 沉积物组分和沉积组合(或沉积建造) 沉积厚度分析 沉积相和沉积古地理分析 沉积盆地分析 构造运动面分析 沉积物组分和沉积组合(或沉积建造) 成分和体态分析-2 体态与构造性质 沉积组合(建造)分析 Sedimentary association (formation) 沉积组合与构造性质 洋壳到底怎样运动? Hugo Benioff, 1954 现代全球板块 板块边界分类 离散型/divergent 会聚型 B-type subduction/洋-陆 A-type subduction/陆-陆 Oceanic plate subducting under oceanic plate/洋-洋 平错型 被动大陆边缘 类似于大西洋的大陆边缘,没有洋壳俯冲带,不存在岛弧-海沟体系。 陆棚浅海、陆坡-陆隆的深水沉积和海底浊积扇发育 印度板块的北移 陆生脊椎动物的分布 河口环境淡水中生活的中龙化石,出现于南非、南美两地。 四足短矮的陆地爬行类水龙兽,广泛分布于南美、南非、印度、南极等地。 不可能漂洋过海,只能通过陆地迁移 热带海洋:生物礁、鲕粒滩、叠层石等特殊沉积物发育,风暴沉积发育 炎热蒸发量大的浅海:石膏、石盐、甚至钾盐,伴生有泥裂、晶痕及红色沉积层 温暖潮湿的陆上:丰富的煤及大量植物化石 大陆冰川附近海域:冰海沉积发育;碳酸盐沉积中缺乏颗粒,菊花石为其特征;生物贫乏,多为一些冷水的典型分子 北美板块西部大陆边缘内的外来地体或微板块 (一)威尔逊旋回 1 胚胎期 2 初始洋盆期 3 成熟大洋期 4 衰退大洋期 5 残余洋盆期—地中海 6 消亡期 地质时代、地壳运动与生物演化简表 主要依据地壳的构造活动(或稳定)性及其演化发展历史 主要强调空间分异性 一级大地构造分区: 稳定的板块区、 板块间活动的狭长的活动构造带 二级构造分区: 稳定的板块区内较活动的裂陷槽和陆内碰撞带 板块间(大陆边缘和古大洋)内相对稳定的地块和微板块 中国主要古板块边界 准格尔松辽地块北界的鄂尔济斯-卡拉美里线、贺根山线 准格尔松辽地块 华北-塔里木板块北部边界的艾比湖-居延海至索伦-西拉木伦线 塔里木地块 华北地块 华北-塔里木板块、柴达木板块、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的修沟-玛沁-勉略线、北祁连线、丹凤-信阳线 扬子板块、义敦微板块、昌都-思茅微板块、东南亚板块、羌塘微板块、冈底斯微板块、印度板块之间的甘孜-理塘线、金沙江-藤条河线、澜沧江-昌宁-孟连线、班公错-怒江线及雅鲁藏布江线。 分隔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南海板块的江绍-钦防线和琼州海峡线 五、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 洋壳海域的发生、发展、衰退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叫做威尔逊旋回。 1 胚胎期 2 初始洋盆期 3 成熟大洋期 4 衰退大洋期 5 残余洋盆期 6 消亡期 地壳拉张 形成裂谷 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而形成大陆裂谷,但尚未出现海洋环境,如东非裂谷带 陆壳继续开裂,开始出现狭窄的海湾,局部已出现洋壳,如红海 由于大洋中脊向两侧的不断增生,海洋边缘又未出现俯冲、消减现象,所以大洋迅速扩大,如大西洋。 东非裂谷 大西洋中脊 B-type A-type O-type? 三、古板块的恢复方法 1 板块构造开始于什么时候? 2 古板块构造到何处寻?为什么? 3 古板块构造的识别标志是什么 板块构造开始于什么时候? 古板块构造到何处寻? 为什么? 古板块构造的识别标志是什么? 岩石圈形成以来(3800Ma or 4200Ma) 大陆→山脉 大洋壳的年龄≤J2(130Ma) 1 地缝合线/geosuture ----板块构造的最直接证据 蛇绿岩套:由基性、超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代表洋壳残片 混杂堆积: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板块物质的混杂体,是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 高压变质带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