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发现的传说: 远古蛮荒时期,没有火。黑夜,野兽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蜷缩在一起,又冷又怕,人们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很短。 一次雷雨,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变成了熊熊大火。 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人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发现,周围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于是,人们勇敢地走到火边,感觉身上好暖和呀。发现原来火可以带来光明和温暖!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在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 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 魔术:烧不着的手帕 操作:将手帕浸入50%的酒精溶液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坩埚钳夹住,点燃。仔细观察现象。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猜想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试着解释现象的原因: 烧水 做饭 祥云火炬 火箭发射 火的危害: 火与燃烧: 燃烧的定义: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燃烧要素一: 实验一:分别燃把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发生火灾时,可以如何阻止火火势蔓延? 移除或隔离可燃物 1.关闭煤气阀 2.修建隔离带… 燃烧要素二: 用烧杯盖住正在燃烧的蜡烛,猜测现象,观察并分析原因。 条件二:可燃物与O2接触 可以采用什么方式灭火? 隔绝空气 思考:1.酒精灯怎么熄灭? 2.炒菜时,锅里的油着了怎么办? 把锅盖盖严,千万不能往锅里倒水,否则会把火溅到身上、锅外,引起火灾 燃烧要素之三: 分别把棉球和木棒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哪个先被点燃?分析原因 不同物质燃烧的难易程度不同。木棒没达到燃烧需要的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思考:生炉子为什么不直接点燃煤块,而是先点一些报纸或树枝? 可以采用什么方式灭火? 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演练平台: 能力拓展: 乙炔+O2 —— CO2+H2O 1.观察反应式,说明乙炔中含有何种元素? 2.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猜测蜡烛中含有什么元素? 乙炔+O2——CO2+H2O 1.当氧气足量时,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当氧气不足时,燃烧 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思考:如何才能燃烧更充分? 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2.汽车内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燃气机气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炉,通常把煤加工成蜂窝状。 一氧化碳中毒及预防 常用燃料中的主要元素是:C a氧气充足时,燃烧完全,生成CO2 C+O2== CO2 b氧气不足时,燃烧不完全,生成CO 2C+O2==2CO c高温时,碳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C+CO2==2CO 生活中如何减少CO的生成? 爆炸及预防 H2燃烧的现象?点燃氢气前,应该注意什么? 能力拓展 1.蜡烛用嘴一吹就灭,煤炉越吹燃烧越旺, 为什么? 2. 哪一块磷会燃烧?不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能力拓展 3.判断下面哪一些是燃烧现象( ) A.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B.人体内呼吸作用 C.激情燃烧的岁月 D.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4.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5.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课后总结: 手帕上的酒精在燃烧,同时水吸收较多热量供其蒸发,使得手帕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手帕没有被烧坏。 3.课后用所学知识解释打火机上为什么会有很多孔? * * * * 手帕上为50%的酒精溶液 P84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有哪些地方用到火? 火灾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2007年,希腊50%国土面积过火,损失达12亿欧元 条件一: 必须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 森林隔离带 O2的作用: O2本身不燃烧,但可以帮助燃烧 着火点概念: 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条件三: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蜡烛为什么一吹就灭? 是降低了蜡烛着火点么? 如何灭火? 燃烧三要素: 1.物质是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环境温度 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引发柴垛失火,你可以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