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与刑罚.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交流 作者简介 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1794),被称为“刑法之父”,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米兰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762年发表处女作《论米兰公国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论犯罪与刑罚》,并于当年出版,由此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了长久的声誉。1768年成为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讲授经济学课程。1771年成为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成员,先后负责过经济部门和司法部门。1791年又被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其间力主废除死刑。 2 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本书的特点: 1.篇幅小 2.精(没有废话) 3.语言优美(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本书结构 引言 第1章 刑罚的起源 第2章 惩罚权 第3章 结论 第4章 对法律的解释 第5章 法律的含混性 第6章 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第7章 在犯罪标尺问题上的错误 第8章 犯罪的分类 第9章 关于名誉 第10章 决斗 第11章 关于公共秩序 第12章 刑罚的目的 第13章 证人 第14章 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第15章 秘密控告 第16章 刑讯 第17章 关于国库 第18章 宣誓 第19章 刑罚的及时性 第20章 暴侵 第21章 对贵族的刑罚 第22章 盗窃 第23章 耻辱 第24章 懒惰者 第25章 驱逐和没收财产 第26章 关于家庭精神 第27章 刑罚的宽和 第28章 关于死刑 第29章 关于逮捕 第30章 程序和时效 第31章 难以证明的犯罪 第32章 自杀 第33章 走私 第34章 关于债务人 第35章 庇护 第36章 悬赏 第37章 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第38章 提示性讯问,口供 第39章 一类特殊的犯罪 第40章 虚伪的功利观念 第41章 如何预防犯罪 第42章 科学 第43章 司法官员 第44章 奖励 第45章 教育 第46章 恩赦 第47章 总结 4 对法律的解释 1 虚伪的功利观念 2 刑罚的目的 3 如何预防犯罪 4 CONTENTS 目 录 第4章 对法律的解释 第四个结论是: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力,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 法律源自于臣民根据其共同意志向君主公开的或默示的忠诚宣誓,是作为约束和控制个人利益内在躁动的必要手段。法律真正的和实际的威力正在于此。(社会普遍意志) 当一部法典业已厘定,就应逐字遵守,法官唯一的使命就是判定公民的行为是否符合成文法律。 6 禁止法官释法与刑法必须解释的矛盾 “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利,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这和孟德斯鸠的观点一致:法官只不过是宣布法律语词的喉舌,仅仅是被动的存在。“他既无法减轻法律的力量也无法缓和法律的严格”。 但他同时又认为:“如果说对法律进行解释是一个弊端的话,显然,使人不得不进行解释的法律含混性本身是另一个弊端。”(第5章 法律的含混性) 7 case 1 抢劫与故意毁坏财物? 8 case 2 牛、马和骆驼的故事 9 结论 死抠法条的本本主义现象,有时候会使法律偏离其立法目的。 通过对法律解释,使更多的人知道和理解法律,那么就会减少犯罪,正如他言:“了解和掌握神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少。因为对刑罚的无知和刑法的捉摸不定,无疑会帮助欲望强词夺理。”所以成文法必须被解释,才能被适用。 10 第40章 虚伪的功利观念 立法者所酿成的虚伪的功利观念,是滋生错误和非正义的土壤。所谓虚伪的功利观,它首先注重的是个别麻烦,而把普遍麻烦置于第二位;它不是去诱导感情,而是向它发号施令,它对逻辑说:为我服务!它为了防范一种臆想的或微不足道的麻烦,可以牺牲无数现实的利益;它从人们手中夺去火和水,因为火能造成火灾,水能溺死人;它只会用毁灭的手段去防范恶果。 所谓虚伪的功利观念,是企图把死板的无机物所忍受的对称和秩序给予一群感知物;它忽视那些持久而有力地影响民众的现实因素,却重视一些遥远的因素,而如果没有某种非凡的想象力通过放大去克服对象的遥远性,那么这种遥远因素的影响就是极为短暂和微弱的。 11 第12章 刑罚的目的 经过对上述真理的简要探讨,我们看到: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 一个并不为所欲为的政治实体平衡地控制着私人欲望,难道它能够容忍无益的酷政为野蛮和狂热、为虚弱的暴君充当工具吗?难道一个不幸者的惨叫可以从不可逆转的时间中赎回已经完成的行为吗?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因而,刑罚和实施刑罚的方式应该经过仔细推敲,一旦建立了对应关系,它会给人一种以一种更有效、更持久、更少摧残犯人躯体的印象。 12 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收益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