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近四十年暴雨变化趋势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山西省近四十年暴雨变化趋势分析 学生姓名:姚平 指导教师:任健美 摘 要:根据山西省66个气象台站1961-2000年间的暴雨资料,分析近40年山西省暴雨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山西省暴雨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各地均有发生,但分布极不均匀,南部多于北部,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地形影响,山区多于盆地,40年间东南及南部地区暴雨频次变化不显著,除此以外,省内其余地区暴雨频次显著减少;40年间暴雨频次在山西省内存在明显的南多北少、南少北多现象;40年间暴雨频次的时间变化呈减少趋势,与山西省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关键字:暴雨;时空变化;频次 0 引言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和海河上游,居于黄土高原的东部,全省总面积156266km2。境内山脉纵横,地形起伏,由南到北呈阶梯状抬升,山地、丘陵、塬地、盆地错落分布,地面沟壑纵横,整个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3.3%,盆地区仅占总面积的16.7%。山地海拔最高3058米,谷地海拔最低只有245米。 山西省的四周几乎都为山脉环绕,太行山纵贯南北,与河北河南两省交界,形成了东部天然屏障;西部吕梁山脉沿黄河从北向南延伸至汾河河口,成为西部屏障;北部管涔山、恒山横亘东西;东南部和南部有太岳、中条两山脉围绕,成为一个闭塞型的高原山地。山西整个省境处于北纬34°08′-40°43′、东经110°15′-114°33′之间,形状狭长,南北跨度大,长682km,东西较窄,宽385km,大体呈四边形。高山围绕东西南北,中部是一系列断陷盆地,自北至南有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晋中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及晋东南的上党盆地。 由于山西地处亚洲大陆中纬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受强大的冷高压控制,多风少雨雪,气候干冷;夏季受大陆热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影响,多雨高湿;春秋较为短促;由于境内多山,地形复杂,因此多局地性暴雨。 暴雨是山西省夏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也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一些强度高、总量大的特大暴雨,它能造成山洪暴发、土壤流失、甚至水库垮坝、河堤决口、淹没农田、中断交通,引起山体滑坡、地层沉陷、产生泥石流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因其突发性以及对受灾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毁灭性影响而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1961~2000年这40年间山西省暴雨天气表现为怎样的变化趋势,本文对其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研究。 1 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 本文使用的暴雨统计标准:凡24h雨量大于或等于50mm者作为一次暴雨,一场暴雨连续两天或两天以上,其中每天降雨量超过50mm,则按两次或两次以上统计,而一场连续暴雨(跨日分界)大于或等于50mm,但日雨量不足50mm者不作统计;24h雨量在100mm与150mm之间者,为大暴雨;24h雨量大雨或等于150mm者,为特大暴雨。 根据山西省66个气象台站(大同、天镇、浑源、广灵、灵丘、偏关、平鲁、山阴、朔州、右玉、河曲、神池、宁武、繁峙、五台山、五寨、静乐、原平、忻州、五台、临县、兴县、岚县、石楼、离石、汾阳、交城、阳曲、太原、清徐、盂县、阳泉、祁县、太谷、寿阳、昔阳、左权、榆社、和顺、介休、隰县、吉县、蒲县、洪洞、临汾、安泽、翼城、侯马、武乡、沁县、沁源、黎城、襄垣、平顺、晋城、沁水、阳城、陵川、运城、稷山、万荣、河津、闻喜、垣曲、芮城、平陆)1961年至2000年间的日降水观测资料,按暴雨标准统计。运用mapinfo软件提取这66个气象站站点资料,他们在山西全省范围内基本呈均匀分布,即以这个平均序列作为区域系列。收集山西省1961年至2000年40年间的年降水量资料,作为与暴雨资料对比分析的时间序列资料。 山西省暴雨空间变化趋势由年平均暴雨频次图和有暴雨年几率等值线图分析得知,时间变化由各气象台站资料统计所得趋势线以及暴雨频次的距平变化获得,暴雨变化趋势与降水的关系采用比较分析法。 山西省近40年暴雨变化分析 2.1 山西省40年间暴雨的空间分布变化 山西省年平均暴雨较少,但是各地均有暴雨发生,且分布极不均匀。 计算66个气象站40年间年平均暴雨频次,计算公式为: 年平均暴雨频次 = 暴雨次数 / 记录年代 经计算,得到山西省1961年-2000年这40年的年平均暴雨频次分布图(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南部的年平均暴雨频次多于北部。其中,晋东南地区长治、晋城、运城南部一带为暴雨多发地区,尤其是平顺、陵川、阳城、垣曲、平陆一线,年平均暴雨频次达到1.0,即每年都有暴雨发生。1.0线向西北方向推进为0.8线,黎城、长治、翼城、运城等都在0.8线与1.0线之间,即这些地区平均每年有0.8次暴雨发生。洪洞、临汾、沁县构成一条闭合的0.8曲线,其中包括了一个高值中心,即沁源,其年平均暴雨频次达1.2次。山西

文档评论(0)

zhaojf9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