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文档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万里学院毕业论文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PAGE 27 目 录 TOC \o 1-3 \h \u 15103 引 言 1 7156 一、缓刑制度的概述 1 3892 (一)我国缓刑制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1 12741 (二)缓刑制度的价值 2 22803 (三)缓刑制度的理论基础 4 27226 二、国外的缓刑制度 5 17504 (一)英国的缓刑制度 5 25200 (二)美国的缓刑制度 6 17095 (三)德国的缓刑制度 6 30045 三、我国缓刑制度的缺陷 7 6459 (一)适用条件上的缺陷 7 6002 (二)缓刑考察内容的缺陷 8 18761 (三)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不够 9 12418 (四)社区矫正存在缺陷 9 15881 四、缓刑制度的完善 10 24465 (一)完善缓刑的适用条件 10 8593 (二)增设罚金刑缓刑 11 6386 (三)缓刑考察内容的完善 12 10014 (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13 23134 (五)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13 14148 结 语 14 19663 参考文献 15 5865 附录一:文献综述 17 10784 附录二:外文文献译文 21 9945 附录三:外文文献原文 24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引 言 缓刑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的刑罚制度。它以教育刑理论和刑罚个别化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现代刑罚人道化、轻缓化思想,受到了各国立法者的青睐。缓刑制度充分考虑了犯罪人作为社会个体的尊严和价值,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表明了社会对犯罪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悔改决心的一种信任,能够激活犯罪人改过自新的进取心,有利于罪犯的矫正。 在我国,缓刑制度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比较晚,其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吸收不足,制约了缓刑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司法实践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而且公民对缓刑的认知度也较低,往往将缓刑等同于免刑。总之,适用缓刑的难度指数仍然较高,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故如何学习并利用国外法制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与成熟的司法经验来完善我国缓刑制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笔者在文中将重点阐述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分析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完善建议。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针对一般缓刑进行探讨,论文内容并不涉及我国缓刑制度规定的另外一种缓刑方式——战时缓刑。 一、缓刑制度的概述 (一)我国缓刑制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由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规定一定期限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若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违反缓刑监督考察的规定,原判决刑罚则不再执行的刑事裁量兼执行制度。 参见付博:《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和完善》,2011年河北大学硕士论文,第4页,中国期刊网。 我国的“缓刑”措施最早出现于周朝,“缓刑”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大司徒》云:“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三日缓刑。”又说:“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缓刑。”贾疏:“谓凶年犯刑缓纵之。”《周礼·士师》载:“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郑注:“缓刑,纾民心也。” 转引自王炳宽著:《缓刑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转引自王炳宽著:《缓刑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新中国成立后,缓刑规定首先出现在195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上;1979年刑法典中正式规定了缓刑制度;1997年刑法对缓刑制度作了补充、修改;2011年2月25日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该法案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案在缓刑制度方面,完善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规定,并进一步明确缓刑适用的条件,增强其实践操作性,同时也完善了缓刑的执行方式,如将刑法第七十六条修改为:“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实行社区矫正”。 (二)缓刑制度的价值 缓刑的价值,亦可称为缓刑的作用,是指缓刑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国家、社会或者个人某种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是我们适用缓刑的原因以及适用缓刑时所追求的目标。 参见左坚卫著:《缓刑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参见左坚卫著:《缓刑制度研究》,中国

文档评论(0)

123****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