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自留版本).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仇,复国志,炼其词魄; 胡尘飞,金戈鸣,壮其词威。 辛词思想内容 1、歌颂抗金,抒发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 2、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愤慨。 3、描写农村生活及闲适情趣。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的文章,并非用笔、墨写成,而是以刀剑为笔,血泪为墨挥洒而成。 辛弃疾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违背理想的痛苦与无奈中度过的。纵然他有“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雄心壮志,最后也不过在“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慨中化为一声悲叹。然而,辛弃疾并没有沉溺于痛苦,而是以自己对祖国真挚的爱,化悲痛为力量,奋笔疾书,写就了那些让人为之心痛的不朽诗篇,流芳近千年。 同样,面对命运的逆流,我们不必惊慌,挫折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厚重,情感更加丰富。挫折会让弱者退却。而真正的强者,有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挫折永远不会磨灭他们那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们不会就此消沉。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青玉案 手法 场面特点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周汝昌   辛弃疾有着出色的才干,仕途不顺的他,还是在四十二岁时被免职上饶。 虽然羡慕笑傲山林的隐逸之人,但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时期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又使他难以忍受。失意的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壮志未酬的辛弃疾挥笔成词,在这些词句中,埋藏的是他一生无从施展的浩叹、是山河分裂的遗憾、是盛世不再的彷徨,是“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满腹悲凉。 ? 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爱国主义,以及对时代的期望与失望和对民族的热情和愤慨。 ?????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沦陷,因此他从小就目睹了汉人的屈辱和痛苦,并立下了收复中原、为国捐躯的壮志。他22岁时就领导了几千人的起义军,与朝廷击退金军。“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这时的他豪情飞扬,气冲斗牛。 ????? 辛弃疾得到皇上的赏识,开始了仕宦生涯,然而现实对他是残酷的。他虽才干出色,有着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难以在黑暗、腐败的官场上立足。他曾深刻的讽刺了这些人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当时的朝廷充满了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正是因为太爱国家、爱百姓,才遭到懦弱的朝廷的排挤。 ????? 辛弃疾曾怀着满腔热血,有一身力,一腔志,渴望着一展宏图,却不料陷落在了碌碌无为的境地。于是他只能满怀苦闷和悲愤,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 。 辛弃疾的后半生是在乡居生活中度过的。他写下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之类的词句,也留下了“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无奈。最终,68岁的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遗愿离开了人世。 ????? 辛弃疾的一生大多是在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但也正因如此,才使他的诗词中多了一份痛苦与悲愤,才铸就了一位悲壮而伟大的爱国诗人,得以流芳百世。如果不是这样,也许今天的人们提起他,恐怕也只是一位“爱国志士”吧。 * 英雄之才与英雄之词 范开《稼轩词序》称其:“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宋末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公有英雄之才,志义之心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