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1.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 字 ,号稼轩,济南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 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幼安 苏轼 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救国的活动。不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害,辛弃疾激愤万分,以五十骑人马,直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兵包围,驰奔南宋。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岳父范邦彦都曾在金为官辛弃疾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想的教育,“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辛弃疾智略超群,深谋远虑,当时就有人把他比作“隆中诸葛” 。他给皇帝上奏《美芹十论》、给宰相虞允文进呈《九议》,具体阐述复国中兴大计,均不被南宋政府所采用 其词大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追溯背景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二十余年。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 这时宰相韩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人心,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66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的。镇江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怀古 孙权 刘裕 借刘义隆 借佛狸 借廉颇 慨今 对英雄业绩 的向往 希望统治者不 要轻举妄动 谴责统治者偏 安一方 抒发对不受重 用的不满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写景抒情 写景 天空 流水 远山 落日 孤鸿 空阔 苍凉 凄清 抒情 欲报国却无 人理解的愤懑 借古抒情 借古 言志 张翰 许汜 桓温 不愿弃官归隐 不愿贪图富贵 感慨时光虚度 抒情 报国无门,知音难觅 水 龙 吟 情景交融 大量用典 抒发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未成的苦闷心情。 反用 正用 追溯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当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 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 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 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 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 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 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 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