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2002级逻辑导论期末考试精彩试题A.doc

中国政法大学2002级逻辑导论期末考试精彩试题A.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文档 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2002级逻辑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 一、填空题: ( 12分) 1 .“并非只有 p ,才 q ”这一命题形式中的逻辑常项是( ) 和( )。 2.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直言命题是( )命题。 3.当p → q为假时,p∧q的真假情况是( ),p∨q的真假情况是( ), q → p的真假情况是( )。 4.“新闻就是所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个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5.已知一个第二格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 )或( )。 6.一个划分的母项与它的任一子项的外延之间应当具有( )关系。 7.已知“某甲必然中奖”为假,则“某甲不可能不中奖”的真假情况是( ),“某甲不必然不中奖”的真假情况是( )。 二、选择题: (单项或多项, 20分) 1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命题的主项“人”是( )。 A .集合词项 B. 非集合词项 C. 单独词项 D. 普遍词项 E. 否定词项 2 .( )是根据差等关系进行的有效推理。 A. ? SAP → ? SIP B. ? SIP → ? SAP C. Lp → Mp D. SOP → SEP E. ? P ? p → ? O ? p 3.以“甲和乙不都是律师”为前提,再增加( )为一个前提,就可以有效地推出结论“乙不是律师”。 A.甲是律师。 B.如果甲不是律师,则乙是律师。 C.甲不是律师。 D.如果甲是律师,则乙不是律师。 4 .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 )的具体运用。 A. 归纳推理 B. 回溯推理 C. 类比推理 D. 求因果联系五法 5 .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先换质后换位,得到( )。 A. 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 B. 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 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 .“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是近视眼,所以我是聪明人。”( )的推理形式与这个推理的形式相同。 A .所有的坏人都说谎,你说谎,所以你是坏人。 B .所有的猪都有四条腿,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猪。 C .某甲是快乐的人,所以某甲能长胖;因为快乐的人都能长胖。 D . 所有的鸡都是尖嘴,这种鸟是尖嘴,所以它是鸡。 7 .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题必须保持同一”的规则,就会犯(   ) 逻辑错误 。 A. 论题含混 B. 转移论题   C. 循环论证          D. 推不出 E. 偷换论题 8. “并非如果某甲有罪则某乙有罪”的等值命题是(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有罪而某乙无罪 D . 某甲无罪而某乙有罪 9 .“小王和小张是朋友”;“小李和小武是学生”。这两个命题( ) A. 都是简单命题 B. 都是联言命题 C. 都是复合命题 D. 第一个是简单命题,第二个是复合命题 E . 第一个是复合命题,第二个是简单命题 10 .“ 某甲并非既精通民法又精通经济法”为真,则( )为真。 A.某甲或者不精通民法,或者不精通经济法。 B.某甲精通经济法,但不精通民法。 C.某甲既不精通民法,也不精通经济法。 D.如果某甲精通民法,他就不精通经济法。 E. 如果某甲不精通民法,他就精通经济法。 三、简答题:( 35分) 1 、 有 A 、 B 、 C 、 D 、 E 等五位旅游者在北京机场的候机室里交谈,他们分别来自东京、巴黎、华盛顿、纽约和澳大利亚的 堪培拉。 A 先生说:“我到过很多地方,曾经多次访问美国,但我从没有去过澳大利亚。下个月我将首次去巴黎旅游。” B 先生说:“太好了!我将在那里遇见您,我也准备到那里去旅游。去年我曾经到过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和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 C 先生说:“去年我也去过华盛顿,那是我第三次去美国探亲。” D 女士说:“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华盛顿,我很愿意到那里玩几天。我在中国能认识你们这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真是太高兴了!” E 女士说:“您说得很对。” 问:这些旅游者分别来自何地? 2、在一张纸条上,老师写了甲乙丙丁等四个人中的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握在手里,让这四个人猜一猜是谁的名字。 甲说:是丙的名字。 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丁说:是甲的名字。 老师听完后说:“只有一个人说对了。请再猜一遍。”这四个人很快猜出了这张纸条上写的是谁的名字。 问:这张纸条上究竟写的是谁的名字? 3、保护森林资源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9%,60年代为11%,70年代为6%,80年代 为4%。随着森林覆盖率的逐年降低,植被大量损失,洪涝灾害也逐年严重。由此可见,森林资源被破坏

文档评论(0)

linlin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