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应性皮炎(AD)定义: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本人或家族成员中可见明显的“Atopy”现象:有容易罹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的家族性倾向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值高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1Leung and Bieber. Lancet 2003; 特应性皮炎(AD)的触发变应原包括内源性及外源性的变应原外源性:花粉、尘螨,宠物的皮屑、微生物、金属饰物等。内源性:主要有食物如鸡蛋、花生、牛奶、大豆、海鲜等,包含了超过90%使AD病情恶化的食物过敏原;体内慢性感染性病灶等。Sampson, HA JACI 1988社会心理因素长期剧烈的瘙痒使患者性格变得急躁, 焦虑, 甚至抑郁。面部、颈部及四肢的皮疹影响容貌,影响日常的社交活动,容易使患者产生自悲、孤独心理。久治无效又使患者滋生悲观情绪, 对疾病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合并皮肤感染与正常皮肤相比,AD患者一方面皮肤水合能力降低,另一方面经皮水分丢失又增多,从而使皮肤表面干燥,屏障功能明显下降;加之反复的搔抓,表皮的完整性破坏,因此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的感染。特应性皮炎(AD)现状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不再只是儿童的疾病复发和严重的病例不断增加随着工业化进程发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需要有效的治疗特应性皮炎(AD)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婴幼儿头面部湿疹特应性皮炎(AD)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肘部皮疹特应性皮炎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成人面部皮疹“特应性三联症” 从特应性皮炎(AD)开始AD哮喘过敏性鼻炎14121086420百分比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年龄(岁)特应性皮炎(AD) —遗传学特点常染色体的优势遗传如果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素质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均患AD,那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1. Hanifin JM, Rajka G. Acta Derm Venereol (Stockh) 1980; Suppl. 92:44 - 7.2. Martin III RW, Popovich NG. US Pharmacist Dec 2000:89 - 101.特应性皮炎(AD)-流行病学特点患病率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2-3倍)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儿童和青少年为多见,全世界有5–20%儿童罹患该病70%患者5岁前发病地域和种族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发病较高发病率在种族间并不相同季节春季发病率最高 特应性皮炎(AD)-中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田润梅、康克非 1989~1990年上海市部分中小学学生 AD患病率 0.46% 7~12岁 0.68% 13~18岁0.12%顾恒等 1998年11~12月 我国南、中、北部的不同城乡地区6~20岁年龄78586人 AD患病率0.69% 男0.84% 女0.51% 2002年11-12月在中国藤泽公司的赞助下在上海、沈阳、北京、天津、南京、广州等10城市 1~7岁儿童 49241人 AD患病率3.07% 男3.86%女2.20%Williams特应性皮炎(AD)诊断标准患者必须具有皮肤瘙痒史加上下列3条或3条以上: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围绕颈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一级亲属4岁以下儿童发生AD史)全身皮肤干燥史屈侧可见湿疹皮损(或4岁以下儿童颊部/前额和肢体远端湿疹)2岁前发病(适用于大于4岁者)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难点变应原难以避免心理社会因素合并皮肤感染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抵抗糖皮质类固醇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外用药自1952年Marion B. Sulzberger将氢化考的松软膏外用治疗异位性皮炎取得满意疗效后, 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在皮肤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皮肤科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外用药物之一。外用制剂不断更新,作用从弱到强,目前已发展至最强效的激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潜在的皮肤影响皮肤萎缩 (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痤疮酒糟鼻紫癜多毛症快速减敏反跳潜在的系统影响生长抑制白内障骨密度降低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抑制作用 糖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局限性皮质类固醇使用限制强效皮质类固醇避免使用超过2周禁止长期使用强效皮质类固醇不应使用在: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弱处年老者和儿童慎用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 54th ed. Montvale, NJ: Medical Economics Co; 2000.Prawer and Katz. 1990;41:1531-1538.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指导手册(完整版).pdf
- 体外诊断试剂采购验收流程.docx VIP
- 2025年污水厂技术交底.pdf VIP
- 体外诊断试剂储存管理制度.doc VIP
- 摩托艇庞巴迪GTI130维修手册通用GTI90, GTIRental, GTI130, GTISE130, GTISE155, GTR230, GTR-X230, Wake155 - 中文维修手册.pdf
- 符号、图形、运算、推理、模型五大模块精讲《人文数学》.pdf VIP
-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PPT课件.ppt
- 第11章-有色金属焊接.ppt VIP
- 第2课 抽象与建模 课件 2025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浙教版.ppt
- 小净距隧道施工细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