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中的生成,意外中的精彩.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意料中的生成,意外中的惊喜 《鹬 蚌 相 争》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 2.、书写“鹬”,出示图片,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3、书写“蚌”:出示图片,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4、会啄的遇上爱夹的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就是鹬蚌相争 5、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冒出了哪些问号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故事,谁来读读要求: 读一读: 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1)这些词语谁会读?(指名) (2)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但是得跟故事内容有关。 (3)这里面只有一个生字,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写得漂亮呢? 2.理清脉络: 初读了课文,这些小问号有答案了吗?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 1.这个故事中,你觉得哪部分内容最有趣? 2.我们就来仔细看看争论的场面,请你—— 品一品: 读读2、3自然段,品品词句,想想怎样才能读得绘声绘色。 3.朗读汇报现在开始! (1)出示: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小评委们,给点建议呀! 指名读。(自评与他人评相结合): (2)河蚌怕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它还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呢。 出示: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3)请两个同学来分角色读好对话,推荐一下,鹬——( ),蚌——( )。你们有没有信心? 提示语我们一起来读。 (4)男女生表演 就这样,鹬和蚌一直相持着,我们来想想一下它们相持相斗的情景。请男同学想象鹬争斗时的情景, 女同学呢,想象蚌争斗的情景。 十分钟过去了,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 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 二十分钟过去了,?鹬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咬牙切齿地说:—— 蚌寸步不让,把壳夹得更紧了,幸灾乐祸地说:———— 一个小时过去了,鹬竭尽全力,还是拔不出嘴来,有气无力地说:—— 蚌也筋疲力尽,无精打采地说:———— 这不,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他没费——,就把它们——。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课上到这儿,你想对鹬和蚌说点什么? 四、拓展阅读,升华寓意。 这则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燕二》, 据说古时候有个叫苏代的人还用这个故事制止了一场战争,有谁知道吗? (学生讲)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就要出兵攻打燕国, 秦国知道了可高兴了。这时,赵国的大臣苏代可着急了,他急忙去见赵王,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出示地图):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为什么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了呢,你们知道了吗?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 小故事中包含着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五、检测反馈 这则寓言故事读到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故事里的人物应该不能开口,可这里两个人物却脣枪舌剑,针锋相对。)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因为它深刻的道理,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做一回小作家,帮编者把这篇寓言变得更合情合理。既然他们不能开口说话,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的心理活动。) 改一改: 鹬 ,好像在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 ,似乎在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 教后反思:课上到一半,有同学大叫起来,鹬的嘴巴被夹得紧紧的,怎么能说话呢?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窃窃私语,频频点头,我因为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所以,在教学设疑环节想了解办法,于是,我不慌不忙因势利导,引出了最后一个环节:改改,将文章变得更合理。我首先说:孩子们,语言应为它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忽略了语言的表达,今天,我们就动脑筋改改,让文章更合理。如果我们不说话,如何知道别人要说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总结出从神态,动作个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大胆想象,将文章改的精彩纷呈。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