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ocVIP

第5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知能优化训练 一、中考回顾 1.(2017山东东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君主权力 D.避免藩王割据 答案:C 2.〔2017山东东营(改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答案:A 3.(2017山西)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全国总人口为59 873 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 103 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做出贡献 答案:A 4.(2017黑龙江龙东)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始置“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清政府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设置哪一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 A.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安置土尔扈特 答案:B 5.(2017湖北黄冈)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都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答案:B 6.(2016广东)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答案:B 7.(2016江苏南京)下列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按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答案:A 8.(2016湖南长沙)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  )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答案:B 二、模拟预测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不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排除④,故选D项。 答案:D 2.下列甲、乙、丙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3.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答案:C 4.“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答案:B 5.“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答案:B 6.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答案:A 7.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答案:D 8.“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  ) A.西行

文档评论(0)

潇湘画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