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向测井幅度差的影响因素与“双轨”现象.docxVIP

双侧向测井幅度差的影响因素与“双轨”现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1 双侧向测井幅度差的影响因素与“双轨”现象 测井技术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1999年第23卷第2期vol.23 No.2 1999 xxxxxxxx 摘要从理论上考查了泥浆、井径、围岩、地层厚度、侵入深度、侵入带电阻率和仪器常数等因素对双侧向测井幅度差的影响,由此分析了引起“双轨”现象的三大因素,尤其是泥浆电阻率和仪器常数因素。提出了处理“双轨”现象的方法。 主题词: 双侧向测井[幅度]影响电阻率仪器常数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ual Laterolog Separation and Its Dual-track Phenomenon.Ke Shizheng,Feng Qing and Sun Yanru et al.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as mud,borehole diameter,surrounding bed,formation thickness,depth of invasion,resistivity of invasion zone and tool factor etc.on the separation of dual laterolog are studied up theoretically.And the discussion is focused on three main factors resulting in dual-track phenomenon,particularly the mud resistivity and tool factors.A method for dealing with the dual-track phenomenon is proposed. Subject Terms: dual laterolog[amplitude]influenceresistivitytoolfactor 引言 一般认为在非渗透性(无侵入)的厚地层中,深浅侧向测得的视电阻率应相等,而在渗透性(有侵入)地层中,二者分裂即产生幅度差。然而,在实际现场测井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出现非渗透性厚地层深浅侧向测井曲线不重合的现象,表现为双线轨迹,即所谓的“双轨”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测井解释工作人员的极大困惑,对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双侧向测井幅度差?“双轨”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它的出现是否是正常现象?应如何去对待它呢?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双侧向测井幅度差的影响因素 双侧向测井幅度差历来是快速直观判断油气、水层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其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解释一些诸如“双轨”之类的现象更具有现实意义。为了考查影响双侧向测井幅度差的因素,首先用有限元素法编制了双侧向测井数值模拟软件[1],然后用该软件对具有轴旋转对称性的典型三层介质模型(图1)在各种不同地层电阻率条件下进行模拟测井,给出相应的深浅侧向测井响应值的比随各影响因素变化的关系。图1典型的三层介质地层模型 图2和图3均为无侵入模型。图2(左)给出了深侧向视电阻率值与浅侧向视电阻率值之比随相对泥浆电阻率的变化曲线,从曲线上看,RLLD/RLLS随着泥浆电阻率的增长而增大,并且只有当泥浆电阻率不小于地层电阻率时,深侧向测得的视电阻率才会大于浅侧向的值。图2(右)给出了在不同泥浆电阻率下RLLD/RLLS比值随地层厚度变化的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RLLD/RLLS比值随地层厚度变化曲线上有一个极小点。当地层厚度小于某个值时,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加比值下降,而当地层厚度大于该值时,则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图3(左)给出了深侧向视电阻率值与浅侧向视电阻率值之比随相对围岩电阻率的变化曲线,从曲线上看,只有当围岩电阻率大于地层电阻率时,深侧向测得的视电阻率才会大于浅侧向的值。图3(右)给出了在不同围岩电阻率下RLLD/RLLS比值随地层厚度变化的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RLLD/RLLS比值随地层厚度变化曲线上有一个极值点,其极性取决于围岩电阻率与目的层的比值,当围岩大于目的层时,为极大值且在极值点的右侧表现为正幅度差,否则为极小值,而且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加RLLD/RLLS趋近于1,即RLLD=RLLS。图4为目的层有侵模型,它给出了在不同侵入带电阻率下RLLD/RLLS比值随侵入半径变化的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RLLD/RLLS比值随侵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且曲线存在极值,其极性取决于侵入带电阻率与目的层电阻率的比值,当侵入带电阻率大于目的层时,为极大值且出现正幅度差,否则为负幅度差。另外,在侵入带电阻率大于目的层的条件下,对于某个固定的侵入带电阻率,随着侵入深度的

文档评论(0)

153****2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非专业程序员,熟练python爬虫,制作教育游戏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