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传教士与汉语通俗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1 晚清时期,书写文人失意和自身情感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这一时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西方文化大肆涌人的背景下它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抉择: 是继续沿着文言和通俗语言两套体系走下去,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新的调整?从时代背景来说,这种语言上的艰难抉择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小说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呈现出了衰败的趋势,内容上日渐消沉、低俗、毫无生气;在形式上,亦如此,表现在“一是人物形象的苍白;二是情节结构俗套;三是小说文笔粗糙,个别作品甚至语言拙劣;四是续作仿作泛滥”。从创作主体本身而言,小说的作者大都社会地位卑下,并不为世人所称道,在题为《海上花列传之著作者》一文中曾说过“当时风气未开,小说家身价不如今日之尊贵,故不愿使世人知真实姓名,特仿元次山‘漫郎聱叟’之例,随意署一别号,自来小说家固无如此也。”包天笑在他的《钏影楼回忆录》中也曾提到小说是“闲书”,“??只供有限阶级,作为消遣而已”,父母是不允许孩子看小说的。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汉语的发展势必要进行一种革新,大规模变化的趋势在逐渐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自己所创办的一系列报纸间接地促动了汉语的通俗化进程。 《申报》在1872年壬申四月二十三日刊登“探访新闻启”: 盖闻采风之使,记自哲王口俗之条详于前代,诚以求民情之上远。无使异说或蒙将以致得意之旁流有足相益者也。若夫贾子撰《新书》、刘君成《世说》各述一篇;陆生传《新语》、王氏著《论衡》并垂千载??或出于无稽,鳞次佳章不关于有用,是则搜寻故纸十洲,终古望杳蓬壶,何如博采奇闻万象、维新词成珠玉,此西人新闻纸所由设而中外所共乐观者也??或录令甲之颁不求其旧,或载某乙之事务述其详,或丙鏗深资长言兴叹,或丁桥驰誉短什遥吟,或口戊吉以诘尔戎兵,或择己字以誌其革政,或经拜庚逢博稽典藉,或事符辛秘罗列笑言,或添海屋之口晋颂则壬林介福,或感洛妃之枕写怀而癸鼎殊湮。凡兹声应而气,求不惮旁搜而远访。伏冀。 当时传教士所办的报纸大都聘请中国人作为主笔,因此他们可以通过中国源远流长的“采诗”之风来打破社会对西人的排斥,这种面向社会征集文章的启事,要求故事贴近现实,内容丰富;传教士也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希望与更多的人来分享那些优秀的作品。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读者群在西洋人的带动下渐渐扩大,读者的数量渐渐增多,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通过他人了解到自己所关心、所感兴趣的东西,无形中隐在的读者势力在蔓延。 《xx公报》在 1881年4月2日登出“拟题乞文小启”,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命题作文,参赛者可以任选一题,“或论或策,或时文或古文,不拘款式,每篇字数约须一万左右,要题目贯通,意理明澈。”更重要的是这种比赛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好处颇多,如“评取第一名者送花红洋十元,所取之文分登公报”。在 1881年11月26日,《万国公报》上又刊登了中西书院一季课题有奖征答,这些征文的出现,对于扭转文坛风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多的知识分子逐渐和社会接触。传教士们知道文字能够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改变中国人的观念,他们认为书籍对于知识阶层来说比口头文学要适合得多,他们明确提出征集文章的做法,无形间提升了文学在知识阶层中的影响,光绪十五年正月( 1889年2月),《万国公报》在复刊后的“报启”中强调了这份创办十五年的报纸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普遍的关注。 另外还提到: “本报除攻讦阴私、描摹媒亵悬之万言,或诩探骊之片语,无不广为搜辑以代表彰嗣。后因事中辍者五阅寒暑,近赖同人议为兴复,即于正月为始月出一编。务望文坛飞将、儒林丈人侈笔阵之雄谈,抒草虚之圣算、利民利国、教孝教忠事可备夫劝惩义不惭乎,正则藉君珠贝,光我简编,敢靳导扬致辜投,赠音既弗吝乎?金玉价亦无取乎?”在这份启事中,表明了该报所刊登的文章的指导思想,即内容上应该尽力趋向于当时中国知识阶层的主流思想,希望更多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实际写作中来。 1889年8月《万国公报》第七次刊登了《拟题乞论小启》,林乐知开篇即引用曾子的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进而提出要以文会友的主张,并要求语言要力求“畅达、明晓”,这段报启中还明确规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即畅达、明晓,以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可以说这是对文学语言最初的明确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教士中明确提出用小说来写作的是傅兰雅。 1895年6月,《万国公报》上刊登了傅兰雅的文章,提倡“时新小说”,向社会征集揭露吸鸦片、裹小脚、考八股等社会恶习的小说: 窃以感动人心,变易风俗,莫如小说,推行广速,传之不久,辄能家喻户晓,气习不难为之一变。今中华积弊最重大者计有三端,一鸦片,一时文,一缠足。若不设法更改,终非富强之兆。兹欲请中华人士愿本国兴盛者撰著新趣小说,合显此三事之大害,并祛各病之妙法,立案演说,结构成编,贯穿为部

文档评论(0)

153****2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非专业程序员,熟练python爬虫,制作教育游戏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