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乔良新解三十六计 最完整文字讲稿版.pdf

百家讲坛乔良新解三十六计 最完整文字讲稿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乔良:《百家讲坛》我没发挥好 回顾《超限战》成书前后,揭秘《百家讲坛》主讲人备课经验 解宏乾刊发时间:2008-01-1012:26:59 新京报 2007 年 12 月,军事专家、《超限战》作者乔良主讲的 “新解三十六计”开始在 央视百家讲坛播出。过去人们一提三十六计就以为是阴谋,其实,计谋是一种计, 人生设计也是一种计,有时候可以用在个人发展上。乔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也说到:“过去的三十六计偏重于军事和政治上的使用,我的新解除了这些之外, 还拓宽到了商战和人们的生存、生活中的运用。”而之前,乔良因为《超限战》 一书,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也引发了无数争论。为此,本报记者对话乔良,就乔 良的成长、《超限战》成书前后以及登台演讲三十六计等问题展开了采访。 受老师启发形成《超限战》的思路 在我的一生中,有几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喜欢诗歌非常早,我的 第一首诗是 8 岁时写的,在学校的墙报上,写了一首怀念英雄王杰的诗。19 岁 我在空军当地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表作品了,那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 两首诗。当时《解放军文艺》是唯一一本全国发行的杂志,发行量达到九十多万 册,所以地方上的诗人能够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作品可以说是“新闻”了。 这就是因为当时我遇上了一位大我七八岁的哥哥叫李云飞,他特别喜欢宋诗。我 就经常去向他请教,他的这种喜好就影响了我,结果至今在所有的中国诗词中, 我最喜欢的依然是宋诗,超过了唐诗。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两大兴趣,一是文学,一是军事。我的经历虽然很复杂但是 不曲折,在一些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 在兰州空军政治部时,我还认识了一位哲学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当 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的研究员,就是现在的社科院。 他爱人是我们兰空创作组的一位画家。因为当时我很喜欢画画,就经常去美术室 看他们画画。 有一次我在画桌上看见一个摊开的黑色笔记本,无意间看到上面写着一段哲学的 思考,但我觉得这段话有些陌生,因为我当时已经把马列的那六本书以及列宁的 《哲学笔记》都读过了,但这段话不像任何一位导师的字句,而且写的很精彩。 于是我就顺手找了一张纸想把它抄下来,还没有抄完突然一只手就从我后面一下 就把这张纸抽走了。我回头一看就是这位哲学老师的爱人,“乔良你怎么不经人 允许就看别人的东西呢?”我当时感到很尴尬,我也表示只是觉得这段话写的很 好,没有别的意思,但她还是挺不高兴的。因为当时“文革”期间大家也很谨慎, 她就把那张纸和本子都收起来了。 后来回去她就跟她爱人讲了这件事情,我那老师就说,惟独这段是他自己的东西, 1 因为那个笔记本中有很多马列的言论,很奇怪为什么我只对这段感兴趣。于是他 就把我约到了他家,我当时还有点紧张,然后我就谈了谈对于这一段文字的理解, 谈了谈我的想法。后来他告诉我,这一段就是他的哲学思考中最精华的部分。从 那以后他就收我作学生,开始跟他学习哲学。这是 1974 年的 1 月份,之后我就 下部队当了地勤,在此期间我们也是经常通信,他一休假回来我们就会见面。而 且每次见面的时候,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利用所有的时间给我讲课。这段时间的学 习,对于我之后创作小说,以及写《超限战》都有很大的帮助,他教会了我一种 思考的方法。 另外,还有一位就是《宁夏日报》诗歌组的编辑老李,他在文学上对于我的帮助 是非常大的。1974 年我在《宁夏日报》发表了一组短诗,叫《机场短歌》。现在 看来这诗不值一提了。但发表之后,居然在宁夏就小有了一点名气。当时《宁夏 日报》的责任编辑李震杰对我的评价是“后生可畏”!我心里暗自得意。那组诗, 六首分成了两部分,但没想到在前一组发表后,改后三首诗时,老李编辑把我狠 狠训了一下,他说,“你不要因为我表扬了你,就太高兴、太得意,实际上你这 个诗还有问题,你好好改一下,今天不改完就别回去。” 那天我从中午改到下午 6 点多,回部队的班车没了,还没改完,非常恼火!这老 头怎么这么不饶人!按我对诗的理解,不能因词害义,老李要求非押韵不可。我 搜肠刮肚就是押不上,一气之下,想给他留个条就走人。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高尔基的一个故事来。高尔基在写好自己的处女作《马卡 尔·楚德拉》之后,送给了当时还是一位编辑的俄罗斯著名的作家科罗连科发表, 科罗连科看了以后对高尔基的处女作大加赞赏,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改动。高尔基 改来改去实在改得不满意,一怒之下就留了个条,说实在改不动它,如果这里不 能发,就随便处理吧,然后便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