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别集·欧阳南野先生文集摘.pdf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别集·欧阳南野先生文集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别集: 欧欧阳阳南南野野先先生生文文集集摘摘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 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欧阳南野先生文集摘》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欧欧阳阳南南野野先先生生文文集集摘摘 字数:5528   欧阳南野先生文集   卷一 书 (嘉靖已丑至甲午 内集一)   答章介庵   人之心,各有所明,各有所弊。古之圣贤亦必亲师取友,好问好 察,然后能去其所弊,以适于道。助我之憾、启予之喜,孔子犹有望于 其徒,而离索之久,子夏不自知其过,况吾辈乎。仆自问学以来,诚赖 朋友讲习切磋,而后此心之是非、义利、公私、邪正取舍渐明,而克治 渐密。故尝自念,人不可一日而不求友。   答陈盘溪   后世之学,正坐信此不及,乃自生枝节,自作艰难,以成其意见, 不思吾身动静语默、行止久速、视听食息、知识思虑,莫非良知之所 为,而一毫之人力无所与焉。……人惟不能循其良知而作好作恶,用智 自私,是以动静语默之间,皆失其则。……故君子之学,循其良知而不 自私用智以凿其天命耳矣。静而循其良知也,谓之致中,中非静也;动 而循其良知也,谓之致和,和非动也。盖良知妙用有常,而本体不息。 不息故常动,有常故常静。常静常动,故动而无动,静而无静。故凡动 而无静、静而无动者,物也。良知,心之神明,妙万物者也,体用一 原、动静无端者也。知此则知致知之功矣。……循良知而无所亏欠之谓 致,致非有所推广增益也。循良知而无所损害之谓养,养非无所充满流 动也。……动而不动于欲,则得其本体之静,非外动而别有静也。   二   古人之学,只在善利之间。后来学者,不知分善利于其心,而计较 揣量于形迹文为之粗,纷纷扰扰,泛而无归。故宋儒主静之论,使人反 求而得其本心。今既知得良知,更不须论动静矣。夫知者,心之神明、 知是知非而不可欺者也。……致知也,故无感自虑,有感自直,所谓有 为为应迹、明觉为自然也。是之谓静。若有意于静,其流将有是内非 外、喜静厌扰、如横渠所谓累于外物者矣。   夫人者,天地之心。故万物皆我。天地一身,故格物所以致我之 知,亲民所以明我之德,合内外动静之道也。   三   道之不明,正惟学不知心之良知,而伥伥然求之于外;既闻良知之 说矣,又或混于见闻知识之真妄错杂者,误认以为良知,而疑其有所未 尽。不知吾心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之本体,非见闻知识之可混,而见闻 知识莫非妙用,非有真妄之可言,而真妄是非轻重厚薄莫不有自然之知 也。故近世学者闻而不信、信而不尽,其蔽盖在于此。   答刘道夫   所以为圣者,在乎良知之能致,而不系乎气质之所重。故学者之希 圣,亦惟在乎不欺吾之良知,而不必希高慕远,谓必如何而后为良知 也。   答傅石山   心之良知之谓道心,杂以私意之谓人心。知也者,致其良知于人心 道心之间而不欺也;行也者,致知之功真实恳到,恒久而不已也。…… 苟不实致其知,则亦不足谓之知。此圣人致知之学最为紧切、所以异于 后儒者也。……并进交修……犹有二也,二则不能无先后也。若无物不 实致其知,无时不实致其知,则一而已矣。孰为知焉?孰为行焉?而何 先后之可言哉?……君子无时无物不致其知,语默如是,动静如是,学 问思辨无不如是,故无时非行,无物非行,而无时无物非知矣。……若 谓既无私意、既无客气,而犹未能中道,窃以为 无是理也。   答周陆田   君子之学,循其良知。故虽疲形饿体而非劳也,精思熟虑而非烦 也,问察辨说而非聒也,清净虑澹而非寂也,何往而不心逸?何往而不 日休?故学贵循其良知而动静两忘,然后为得。……于动中求静,而未 能动静两忘;求良知于动静之间,而未能循良知之动静也。夫功夫本体 非有二也。…… 良知常动常静,必何动中求静;良知常思常逸,何必别 求心逸?故循其良知,之谓大公顺应,之谓居敬行简,聪明睿智,皆由 此出。殊途百虑,莫非一致,尝何疏漏隳窳之足患哉!   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   ……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凡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