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GBZ 106-2020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pdfVIP

【国家标准】GBZ 106-2020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13.100 C 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06—2020 代替GBZ 106—2016,GBZ 219—2009,WS/T 475—2015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 Diagnosis for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eases of skin 2020-04-03 发布 2020-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 布 GBZ 106—2020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诊断原则 2 5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2 6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3 7 放射性皮肤癌的诊断与处理 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7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8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10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皮肤癌的TNM 分期和临床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 11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放射性皮肤癌的治疗 12 I GBZ 106—2020 前 言 本标准5.1、6.1、7.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Z 106—2016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GBZ 219—200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 标准》和WS/T 475—2015 《放射性皮肤疾病护理规范》。与上述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增加了GBZ/T 244 一项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GBZ 104 名称 (见第2 章,GBZ 106—2016 的第 2 章)。 ——增加“体表放射性核素沾染”定义,修改了2 个定义,删除“远期效应”定义(见第3 章,GBZ 106—2016 的3.1、3.2,WS/T 475—2015 的3.6)。 ——诊断原则中 “受照剂量”修改为 “吸收剂量”,“病理学检查”修改为 “组织病理学”(见第 4 章,GBZ 106—2016、GBZ 219—2009 的第4 章)。 ——临床表现中“β射线、低能 X 射线” 修改为“弱贯穿辐射”。(见 5.1.3,GBZ 106—2016 的5.1.3)。 ——增加了弱贯穿辐射对皮肤损伤的剂量阈值(见5.1.3)。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中“累积照射”修改为“慢性累积”(见6.1.3 的表2,GBZ 106—2016 的6.1.3 的表2)。 ——增加了放射性皮肤癌潜伏期的时间范围 (见7.1.2)。 ——增加了放射性皮肤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见7.1.3)。 ——修改了急性、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并将其作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C、附录E,GBZ 106 —2016 的附录C、附录D)。 ——修改了放射性皮肤癌的分期(见附录F,GBZ 219—2009 的附录A)。 ——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eith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