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它是悲剧的和喜剧的两种快感揉合在一起,不至 于使听众落入过分的悲剧的忧伤和过分的喜剧的 放 肆 。 这 就 产 生 一 种 形 式 和 结 构 都 顶 好 的 诗, …… 比起单纯的悲剧或喜剧都较优越。 ? 如果现在人们懂得怎样很好地去编写悲喜混杂剧 (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其它种类的戏剧就真不 必上演,因为悲喜混杂剧可以兼包一切剧体诗的 优点而抛弃它们的缺点;它可以投合各种性情, 各种年龄,各种兴趣,这不是单纯的悲剧或喜剧 所能做到的,它们都有过火的毛病。由于这个缘 故,现在许多伟大的有智慧的人都讨厌喜剧,而 悲剧则少有人过问。 ? 悲喜混杂剧这一新剧体的诞生以及剧作家、 理论家们对它的辩护,在欧洲各国得到广 泛传播。到了莎士比亚那里,已经形成为 一种十分成熟的戏剧样式;对 18 世纪启蒙 主义倡导的“严肃剧”、“市民剧”以及 后来的所谓“正剧”的产生 , 也有显著的影 响。 ? 三、文艺的道德教化作用 ?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不但表现了新的 时代精神,而且又与古典文艺和中世纪神 学文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呈现出鲜明 的转型特征。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思想, 包括中世纪的文艺思想,都依然发挥着极 大的影响力。 ? 人们依然相信文学艺术具有的或应有的社 会政治意义和道德意义,这种观念成为当 时的主流。 ?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在基督教 神学的象征隐喻的言说方式中得到启发, 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多义性及其道德与神 秘意义,提出了著名的“四义说” . ? ( 《 神曲 》 )具有多种意义,因为我们通过文字得到 的是一种意义,而通过文字所表示的事物本身所得到 的则是另一种意义。头一种意义可以叫做字面意义, 而第二种意义则可称为譬喻的、或者神秘的意义。为 了更好地阐明它的意义,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就下面这 行诗考虑一下:“当以色列逃出埃及,雅各的家族逃 出说外国语言的异族时,犹太就变成他的圣域,以色 列就变成他的权力。”假如你就字面而论,出现于我 们面前的只是以色列的子孙在摩西时代离开埃及这一 件事;可是如果作为譬喻看,它就表示基督替我们所 作的赎罪;如果就道德意义论,我们看到的就是灵魂 从罪恶的苦难到天恩的圣境的转变;如果作为寓言来 看,那就是圣灵从腐朽的奴役状态转向永恒的光荣的 自由的意思。虽然这些神秘意义都有各自特殊的名称, 但总起来都可以叫做寓意。 ? 但丁将“四义”明确表达为“字面意义”、 “讽喻意义”、“道德意义”和“神秘意 义” . ? 实际上是把诗看作与神学具有同等重要的 作用,突出地强调了文艺的道德目的。 ? 卜伽丘: ? 诗是“导源于上帝的胸怀”的一种“值得 惊叹的天赋”,“从其效果来说,是崇高 的:它迫使灵魂渴望着吐露自己;它产生 精神上奇异的而又前所未闻的创造 …… 描 绘人类性格的不同方面,唤起懒人,激发 蠢徒,约束莽汉,说服罪犯,以至用适当 的美词显扬卓越的人们”,所以,诗“涉 及许多高尚和尊贵的事物”,它不仅仅是 某种修辞的技巧,而是传达真理的虚构。 ? 卜伽丘明确强调了诗本身的创造价值和教 化作用: ? “诗人凭借想象力能刻画出宇宙万象,而 通过创造的幻象能使人感奋兴励,所以诗 有伟大的教化作用” 。 ?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期,仍然有人机械沿 用柏拉图和奥古斯丁批判文学艺术的方式 对诗进行攻击。 ? 1579 年,史蒂文 · 戈逊发表了一个正题为 《败德的学校》的小册子,攻击诗是罪恶 的学堂,以禁欲主义的口吻指责诗歌是人 性堕落和社会道德败坏的根源,并特别注 名此书“献给高贵的绅士 P· 锡德尼先生”。 ? 锡德尼《为诗一辩》对戈逊的论调予以严 厉驳斥,为诗的价值与意义做了坚决的辩 护。 ? 指出:诗是一种说着话的图画,目的就在 于教育和怡情悦性。 ? 历史上的诗有三种: ? 第一种是“在古和美方面都是居于首位的,是模 仿上帝的不可思议的美德的”; ? 第二种是“属于搞哲学的人们的”; ? 第三种,即“真正的诗人”的作品:“第三种人 确是真正为了教育和怡情而从事于模仿的;而模 仿却不是搬借过去现在或将来实际存在的东西, 而是在渊博见识的控制之下进入那神明的思 考 …… 这些人的创作是为了模仿;模仿是既为了 怡情,也为了教育;怡情是为了感动人们去实践 他们本来会逃避的善行,教育则是为了使人们了 解那个感动他们、使他们向往的善行” 。 ? 锡德尼: ? 诗人可以形象图画、虚构,结合一般的概念和特 殊实例,感动人的心灵。 ? “ 只有诗人,不屑为这种服从所束缚,为自己的 创新气魄所鼓舞,在其造出比自然所产生的更好 的事物中,或者完全崭新的、自然中所从来没有 的形象中 …… 升入了另一种自然,因而他与自然 携手并进,不局限于它的赐予所许可的狭窄范围, 而自由地在自己才智的黄道带中游行。 …… 它 (自然)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