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资料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平乐;【注释】 ①选自《山谷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官至著作佐郎,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有《山谷集》。 ②[行路]指春天的踪迹。 ③[唤取]呼唤。取,语助词,犹“着”。下阕“问取”的“取”与此相同 ④[问取黄鹂]向黄莺打听。黄莺随春而来,应知其去向,故要向黄莺打听。问取,询问、打听。 ⑤[百啭( zhuàn)]形容鸟声悦耳多变。 ⑥[因风]顺着风势。 ⑦[吹]一作“飞”。;黄庭坚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是“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黄庭坚因政见偏于保守而屡遭贬谪)。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词的内容是表现了作者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幽怨、惆怅之情。而实际是影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西南荒僻的宜州贬所。;词人名片;上片;上片;上片;下片;名句赏析;下片;1、黄鹂用悦耳多变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已逝。;下片;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诗情画境; 1、这首词不是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而是开门见山写“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引出“寻春”之奇思妙想。 2、接着从似有人知的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 3、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不言“惜春”而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淋漓尽致。;1、此词高妙之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2、“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般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写作特色;1.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请你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2.诵读该词,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的?;课后练习题;春天的来去,是没有踪迹可寻的,因而也就找不到一个能唤回春天的人。下片再转,拓出新的境界。既然无人能知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黄鹂了。这里翻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追寻的执著。黄鹂是春夏之际最活跃的鸟,也可以说是最欢快的象征。也许,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吧。但是,黄鹂的鸣啭,人是不能理解的。最后,由于无人理解黄鹂的语意,它只好无可奈何地乘风拂过蔷薇花,远远地飞走了。词在这里结束,给人留下了美丽而又悠长的韵味。就这样,词人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

文档评论(0)

150****84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