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客观方面.pptx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述 (the Survey of the Objective Aspects of Crime) 1、概念;2、犯罪客观方面的范围 (the Scope of the Objective Aspects of Crime);3、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the Meaning of the Objective Aspects of Crime);二、危害行为 (the Dangerous Act) 1、概念;(2)这种行为必须是危害社会而为我国刑法所明文禁止的行为。 (3)从主观上看,它是表现人的意识或者意志的行为。 精神错乱状态下造成损害的行为 不可抗力下造成损害的行为 身体受强制下造成损害的行为 注意:精神受到强制情况下造成损害的行为,是否属于危害行为;2、表现形式 (1)作为;(2)不作为;不作为的成立条件;不作为的分类;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  特殊要素 ;四、危害结果 (the Dangerous Result) 1、概念;2、危害结果的特点;3、危害结果的分类;4、危害结果的刑法意义;四、刑法因果关系 (the Causality between the Dangerous Act and the Dangerous Result) 1、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概念: (一)哲学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一种现象规律性引起另一种现象,引起其他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二)刑法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然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内在标准。 ;2、刑法因果关系的特点;3、因果关系的一般特征;4、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五、思考题及练习题;1、下列甲、乙、丙、丁的行为,属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 A.甲与王某素有仇隙。一日,甲对王某的朋友江某说:“终有一天,我非杀死王某不可!” B.乙女下夜班时,路遇歹徒薛某持刀抢劫。搏斗过程中,乙女取出口袋中的水果刀将薛某刺死。原来,乙女为防止坏人袭击,口袋中一直放有一把水果刀 C.丙受雇为臧某照顾小孩。一次带小孩出去游玩时,丙不负责任,见危不救,致使小孩身受重伤 D.博物馆保安丁在与入室抢劫的两犯罪分子搏斗中致一名犯罪分子死亡。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3、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状态,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A.构成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均不构成犯罪 D.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4、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何种客体把犯罪分为十大类?()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简单客体;5、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王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