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doc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doc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案号:J10103-2001 DB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5026-2001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of Chengdu Region. 2001—07—17 发布 2001—08—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四 川 省 建 设 厅 发布 1 1 总则 1.0.1 为了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并突出成都 地区岩土工程条件的特点和地震地质特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 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成都市平原区和周边台地上修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地 基基础设计。成都市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可参照使用。 1.0.3 根据成都工程地质条件,分布在二、三级阶地的膨胀土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除应满足本规范第 10 章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 的有关规定。 1.0.4 地基基础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重视地质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局。 2 没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能进行设计和施工。 3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性,综合考虑有关因素进行设 计。 1.0.5 本规范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 的基本原则制定。有关 建筑结构的符号、单位和术语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 语》GBJ83 的规定采用。 1.0.6 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J9 的规定;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尚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 和《砌体 结构设计规范》GBJ3 的规定。当基础处于腐蚀性环境和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专门 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7 本规范未提及的内容,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2 符号 A ——基础底面面积; a ——压缩系数; b ——地基底面宽度; c ——粘聚力; d ——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 Ea ——主动土压力; Es ——土的压缩模量; e ——孔隙比; F ——基础顶面竖向力; f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d f ——地基极限承载力基本值; uo f ——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k f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 G ——恒载; Ho——基础高度; H ——自基础底面算起建筑物高度; f 2 H ——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g I ——液性指数; L I ——塑性指数; P L ——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 I ——基础底面长度; M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 p ——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应力; p ——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应力; o q ——单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pk q ——单桩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阴力标准值; sik q ——承台底地基极限阻力标准值; ck Q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pk Q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k Q ——相应于任一复合基桩的承台底地基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 ck s ——沉降量、桩间距; u ——桩身周长; w ——土的含水量; w ——液限; i w ——塑限; p z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n a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 ——边坡对水平面的坡角; ? ——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 ——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 ? ——地基的压力扩散角; u ——土与挡土墙基底的磨擦系数; ? ——内磨擦角; ? ——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b 3 ? ——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d ?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s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根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地基基的 可靠度,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2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的设计要求。 3.1.3 地基基础极限状态分为: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地基基础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不适于继 续承载的变形。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地基基础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要求的某 项限值。 3.1.4 根据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的大水和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影 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 按表 3.1.4选用。 表 3.1.4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重要的工业和民用建筑;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对地基变形有特 甲级 殊要求的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 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 二层及地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