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典中药材:冰片详解 冰片 药典中药材:冰片 : 药典暂未收录冰片。 药典中药材:无患子果详解 无患子果 药典中药材:无患子果 : 药典暂未收录无患子果。 药典中药材:大黄详解 大黄 药典中药材:大黄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药典中药材:大黄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髄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药典中药材:大黄 性状: 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药典中药材:大黄 炮制: 大黄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本品呈不规则类圆形厚片或块,大小不等。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疙瘩状隆起。切面黄棕色至淡红棕色,较平坦,有明显散在或排列成环的星点,有空隙。酒大黄: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大黄片,表面深棕黄色,有的可见 药典中药材:大黄 炮制: 焦斑。微有酒香气。熟大黄: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通则0213)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片,表面黑色,断面中间隐约可见放射状纹理,质坚硬,气微香。大黄炭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本品形如大黄片,表面焦黑色,内部深棕色或焦褐色,具焦香气。 药典中药材:大黄 性味: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药典中药材:大黄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魈,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药典中药材:山豆根详解 山豆根 药典中药材:山豆根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药典中药材:山豆根 性状: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药典中药材:山豆根 炮制: 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药典中药材:山豆根 性味: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药典中药材:山豆根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药典中药材:山豆根 用法: 3~6g。 药典中药材:山豆根 存储: 置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射干详解 射干 药典中药材:射干 来源: 本品为鸾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药典中药材:射干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 药典中药材:射干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形或长条形的薄片。外表皮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可见残留的须根和须根痕,有的可见环纹。切面淡黄色或鲜黄色,具散在筋脉小点或筋脉纹,有的可见环纹。气微,味苦、微辛。 药典中药材:射干 性味: 苦,寒。归肺经。 药典中药材:射干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药典中药材:射干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射干 存储: 置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浙贝母详解 浙贝母 药典中药材:浙贝母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药典中药材:浙贝母 性状: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珠贝: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