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 形式主义形成的原因 第一,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现在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而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往往摆脱不了计划影子。有些上级部门不下基层了解实情,一厢情愿地下达这个指标哪个任务数,省下到市,市下到县,县下到乡,并要硬性规定,完成任务者奖,完不成任务者罚。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要政绩、要面子、拿奖金、保乌纱,就兴师动众地搞形式主义。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同上级部门落后的领导方式有关。 第二,私心杂念 * 。就说农业大田结构调整,一些县、一些乡镇为了出政绩,在公路边、铁路边,上下左右容易看得到的地方,进行大规模调整,美其名日“示范基地”,实际在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大多数是失败的,不但起不了积极作用,而且劳民伤财,挫伤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性。如有个乡镇在国道边有一片800亩水田,但不许农民种水稻,要求种植黑皮冬瓜,搞得热火朝天,新闻记者拍了照、录了像,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像,出了名,上级领导来参观,兄弟乡镇来取经。但结果呢,产量是上去了,销量、价格却不乐观,瓜大量烂在地里,农民意见很大。然而,虽然群众深受其苦,深恶痛绝这样的事,但当地的官员还是照样搞。为什么?因为人民群众、普通党员对 领导的升迁没有发言权:当地官员的命运和官运实际掌握在上级个别 * 手里。所以心存私心杂念者就想方设法搞形式主义的东西,为的是给领导留下好印象,更为了自己好升官。 第三,群众观念淡化。形式主义盛行,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淡化,脱离实际,不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指导不到点子上去。年初编计划时“拍脑袋”,表决心时“拍胸脯”,年终总结“拍膀子”。下乡检查工作,总是听汇报多,看材料多,到群众中走的少,询问群众少,听喜多,听忧少,被表面现象遮住双眼,为一些领导“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创造条件,助长了形式主义流行。 第四,对形式主义惩治不严。对搞形式主义者监督和查处不力,客观上给一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可乘之机,进而愈演愈烈。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孟 慧 付燕玲 饶扬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不同于因风所引起的波浪,它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和周期的海浪。 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千米,周期为2-200 min,波高仅为1 m左右。因此,在深海中,海啸往往静悄悄地通过海洋;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波峰倒卷,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能量极大的“水墙”,速度常快,破坏力大,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 1 海啸等级 国际上表示海啸大小较多采用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1),用于判定某次海啸发生能量的量级。 表1 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 等级 -1 1 2 3 4 海啸波高(m) [1]多采用索洛维约夫-今村海啸等级Mt: Mt=a log H+b log R +D (1) 式中,H表示最大海啸波振幅(m),由验潮仪测量在距离海啸中心R处测得,a,b,D为常数。通常,a、b取1,D取5.85。当H表示波峰到波谷的高度差Hc(≈2H)时,D取5.55。这样,海啸级别通常能够和地震矩震级相匹配。 根据对公元358年至今全球发生的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的统计,约有85%的地震海啸分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弧—海沟地带,原因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 * 最多,深海沟分布也最广,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其他15%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印度洋中的阿拉伯海以及地中海等地。 2 海啸预警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而接收到地震波后人类发布信息的电磁波速度更快。海啸波传播速度算式如下: ??gh (2) ?:海啸的速度(m/s),h:海的深度(m),g:重力加速度(m/s2) 在太平洋,典型的水深大约是4000m,所以海啸的传播速度大约是200ms-1或700km/hr。由于波浪的能量损失与它的波长成反比,高速度及远距离运行的海啸所损失的能量非常有限。 表2 20世纪以来记录到的特 * 海啸的波高 时间 1964年3月28日 1994年6月3日 1998年8月17日 xx年3月11日 1946年4月1日 xx年12月26日 1933年3月2日 1917年6月26日 1960年5月22日 地点 阿拉斯加湾 印尼东爪哇 巴

文档评论(0)

scj1122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1122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