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3591A一种与灵芝间作的荔枝菌栽培方法.pdf

CN108293591A一种与灵芝间作的荔枝菌栽培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829359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8.07.20 (21)申请号 201710839705.6 (22)申请日 2017.09.15 (71)申请人 佛山市三水区嘉信农业技术研究院 (普通合伙)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 三水大道南96号(地块二)F16办公室 302 (72)发明人 曹丽萍  (51)Int.Cl. A01G 18/00(2018.01) A01G 18/20(2018.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与灵芝间作的荔枝菌栽培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灵芝间作的荔枝菌栽 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的配 制;(2)接种灵芝栽培种:待步骤(1)所得菌袋冷 却后放入无菌室接种灵芝栽培种,接着将菌袋移 入培养室,每3-6天翻倒菌袋;(3)接种荔枝菌栽 培种:待步骤(2)菌袋培养7-12天后,将菌袋移入 无菌室分装,接种荔枝菌栽培种,继续移入培养 室;(4)发菌阶段;(5)成熟阶段。与现有技术相 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建立了荔枝菌与灵芝 的共生关系,打破了荔枝菌对白蚁的依赖;当灵 芝接种量为10%时,可以提高荔枝菌子实体中蛋 白质含量;当荔枝菌接种量为3%时,可以提高灵 A 芝中多糖的含量;栽培条件稳定,有利用荔枝菌 1 的推广。 9 5 3 9 2 8 0 1 N C CN 108293591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与灵芝间作的荔枝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将培养基所用原料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为60-75%,装袋灭菌; (2)接种灵芝栽培种:待步骤(1)所得菌袋冷却后放入无菌室接种灵芝栽培种,接着将 菌袋移入培养室,每3-6天翻倒菌袋; (3)接种荔枝菌栽培种:待步骤(2)菌袋培养7-12天后,将菌袋移入无菌室分装,接种荔 枝菌栽培种,继续移入培养室; (4)发菌阶段:保持培养室内温度为20-28℃,空气相对湿度60-80%,通风0.5-1.5h,当 灵芝菌丝体发满菌袋1/2-3/4时,移入培养棚,松开料袋口; (5)成熟阶段:待灵芝菌丝长满后,去除菌袋,保持培养棚内的温度为25-28℃,空气相 对湿度80-90%,通风1-3h,直至灵芝子实体、荔枝菌子实体分别成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荔枝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 组分:木屑65-75份、细米糠10-20份、糖0.2-1份、石膏1-1.5份、硫酸镁0.1-0.2份、黄豆粉 0.5-2份、灵芝生物素0.04-0.06份、腐质土1-6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荔枝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中的木屑为树龄18- 26年的荔枝木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荔枝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芝栽培种的接种量为培养 基重量的8-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荔枝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芝栽培种的接种量为培养 基重量的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荔枝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荔枝菌栽培种的接种量为培 养基重量的3-6%。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荔枝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荔枝菌栽培种的接 种量为培养基重量的3%。 2

文档评论(0)

183****99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