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将军赋采薇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类文本阅读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 1904 ~ 1942 ),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 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 黄埔系骨干之一。 1926 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 年,率第 200 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 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 4 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 1942 年 5 月 18 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 26 日下午 5 时 40 分在缅北 茅邦村殉国。 1939 年 6 月 17 日,授陆军少将。 1942 年 10 月 16 日,追赠陆 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 / 智取朱 庄 / 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 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 / 击毙中村正雄少将( 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 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将军其人: 《采薇》 ? 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 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 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 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 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 赋采薇:指赴国难。 试着梳理传主经历及概括其内在精神 风貌 段落 句数 内容 精神风貌和品格 1. 2 讲戴安澜将军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 官兵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有爱国的情怀,有激励的方法,有文 艺才华。 2. 5 讲戴安澜将军为抗战大业,摒弃党 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识大局、顾大体,具有广阔的胸襟。 3. 4 讲戴安澜将军赴缅抗日途中,激励 官兵,激情满怀,赋诗明志。 富有才华,富有激情,矢志爱国。 4. 8 讲戴安澜将军誓死抗日报国,同仇 敌忾,顽强战斗的精神以及史迪威 将军和日本人对其的高度评价。 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誓死抗敌的勇 气。 5. 9 讲戴安澜将军的牺牲过程。 民族尊严和爱国情怀。 6. 9 写戴安澜将军牺牲后国共两党及民 众对他的悼念和爱戴。 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 链 1 2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 公正待人、淡泊功名、不怕牺牲。 链 2 2 引述戴安澜将军子女的话。 多才多艺。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 是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 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 国热忱。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 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 的生活。 C. 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 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 寇死战。 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 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 200 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 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 薇》。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 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没 说他“自幼熟读成诵”。 )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 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还 有父母。 ) C. 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 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 “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不正确,原文是戴安澜发誓:“我戴 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 ) 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 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 200 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 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 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 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 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 ( 6 分) ①国难当头,应以 民族大义 为重, 勠力同心 , 共赴国难 ; ②宗的 见解卓越 , 报道真实感人 ,是少有的 爱 国之士 ; ③作为 莫逆之交 ,只应 相互尊重 ,不能彼此防 备。 (3) 戴安澜率第 200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