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策.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晚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策 1.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就没有一个有效应对列强侵略的政策。1860年以前,清政府本着“天朝上国”的观念,把西方列强视为“夷狄”。心理上虽然惧怕,但表面上仍摆出一副清高的面孔。1860年以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了解不断加深,觉得西方政教虽不如中国,但在声光电化等方面还是比中国先进,于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随着侵略中国列强增多,清政府看到了列强在具体利益上有矛盾的一面,开始推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具体利益上有矛盾的一面,但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当列强为争夺中国某地区矛盾比较尖锐的时候,列强之间会自动调整各自的方略,协调矛盾,结果往往不是合伙侵略就是分赃。这时候清政府“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就失去了效力,还时常被列强所骗,得不偿失。中法战争是如此,甲午战争亦是如此。清政府不积极备战,而是一心在列强之间穿梭,希望列强能出面干涉,无异于痴人说梦,自欺欺人。 甲午战后,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与俄国的远东政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从这两个国家的对华政策来看,它们的矛盾不可调和,都想独占东三省。所以当辽东半岛割让的消息一传出,还没等清政府请求,俄国自己就按捺不住了,毛遂自荐,纠合法、德对日本施压,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辽东半岛失而复得,这对清政府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清政府病急乱投医,加上俄国的虚假欺诈,使清政府做出了结盟俄国为援的决定。这正符合俄国的口味,俄国本着“和平”、“经济”的侵华政策,步步向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俄国的侵华政策注定了清政府“亲俄”外交的失败,无论清政府如何退让,俄国的侵略野心不可能得到满足。国督抚大员和民众也不会一再同意俄国的侵略要求,英、日、美等列强也不会坐视俄国独占东三省。随着俄国在东三省势力的扩大,同日本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爆发了日俄战争,两个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火拼。 清政府自始至终对列强的威胁判断不准。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完全将日本视为威胁其统治的最大敌人,并企图“联俄制日”,但是实际上日本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是来自于海上。而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俄国与中国东北、西北接壤,陆路相通,其威胁远远大于日本。联合日、俄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非常有害的。“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受到列强的奴役,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有十几个,第一名是英国……而获得利益最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沙俄,一个是日本”。[1]清政府在没有认清楚谁是主要敌人的前提下,制定的对外政策就很难保证做到“有的放矢”以及政策的连贯性,这往往造成清政府始终在列强之间疲于应付,难以集中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清政府“亲俄”外交从三国干涉还辽后开始推行,到日俄战争结束。这10年中,清政府不但没有得到俄国的援助,反而一步步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中,几乎亡种亡国。由于清政府自身腐朽、软弱,在推行“联俄拒日”政策时,步步退让、妥协,以出让国家利益作为维系“亲俄”的纽带。在缺乏实力的情况下,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结果只能是引狼入室,害了自己。事实正是如此,清政府丧失了大量的国家权益,中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从而进一步激化了国矛盾,清政府威信扫地,越来越孤立。 在近代,最早提出并实施“以夷制夷”方针的是林则徐,他在主持禁烟时,朝廷中有些官员主“封关禁海”,停止对一切国家的贸易,林则徐没有同意。他认为:“不分良莠”,一概打击,是不妥当的;他说:“此中控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间相暌。”[2]他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这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行的,不过他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不能自立自强,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到了中国已经落到半殖民地的时候,标榜‘以夷制夷’的,是些洋务派官僚。他们所谓‘以夷制夷’,根本不是独立自主的利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而是反过来,把自己的生存仰赖以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3] “以夷制夷”是清政府在后期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这个政策是中国传统的合纵连横理论与西方的均势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中的产物,是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态度从疑忌转向依赖的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所谓“以夷制夷”就是这样一种政策:利用国际关系上的矛盾,联合、利用或依附某国来对抗另外的国家,实现本国的外交目的。但“以夷制夷”外交从本质上讲是毕竟是一种弱国策略,是弱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种手段。在自身的实力不足的情形下,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借用别国的一些力量,有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战国时期的一些小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执行了一条平衡的外交路线,即在强国间保持等距离政策,用比较灵活的外交手段,利用各国的矛盾,从而维持相对稳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