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设计规范方案WST311-2009.pdf

医院隔离技术设计规范方案WST311-2009.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1-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1-2009 ICS 11 .020 c05 ws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Technique standard for isolation in hospitals 2009-04-01 发布2009-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WS/T 311-2009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附录C 、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 、附录F 和附录G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 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301 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李卫光、贾会学、 张桂花、曹红谊。 WS/T 31 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 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 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 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 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 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 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3.6 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μ 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 传播。 3. 7 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8 感染链infection chain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 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9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 衣、防护服等。 3.9. 1 纱布口罩mask 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3.9.2 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3. 9. 3 医用防护口.. respirator 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 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 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3. 9. 4 护目镜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