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PAGE 2
欢迎下载
胶东育儿所观后感
乳山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悠久,这里曾是胶东公学、八路军兵工厂、敌后医院和制药厂常驻地,发生过马石山突围战、双山突围战等英雄故事,涌现出马石山十勇士、胶东乳娘等一批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2016年9月9日,单位一行人参观胶东育儿所旧址,所见所想,感触颇深。
整洁的石砌小路、错落有致的房屋、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走进位于乳山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为民族大义,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此后10多年时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迁徙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乳娘们用大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包含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和胶东育儿所旧址两个部分,共10处展室。修缮工作中,乳山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化保留房屋原貌,通过对历史事件、感人故事的整理、展出,让参观者从中感受到乳娘精神洗礼。
齐鲁大地,南有沂蒙红嫂,东有胶东乳娘,乳山母爱精髓汇聚到红色革命历史中。在纪念馆中,通过幻影成像的方式,播放吕剧《乳娘》和央视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让参观者能够更直观了解胶东乳娘感人事迹和乳儿艰辛的寻亲故事。
生死与共 一丝生机留给乳儿
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随着接收的孩子逐渐增多,胶东育儿所当时主要的任务是在周边村寻找不脱产的乳母。孩子称乳母“妈妈”,随乳母分散在各村居住,既密切了孩子与乳母的关系,又便于战时掩护。
大爱乳娘,以命相助。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日寇开始最后的挣扎,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为了保护孩子,每当敌人扫荡时,育儿所的工作人员就分散到孩子的住区,分片包干,同乳娘们带着孩子反“扫荡”。
?“敌机来轰炸时,乳娘就会像母鸡扑倒小鸡一样保护每个孩子;为了让孩子睡着,她们会一遍遍哼唱自编的儿谣,小时什么事都忘了,这些歌曲却记忆那么深刻。”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抗战记忆》节目采访时,现居住在青岛,曾经在胶东育儿所长大的宋玉芳激动地讲述着当年的情境。
乳娘们待乳儿如同己出,在艰难困苦时呵护有加,在病魔危险前挺身而出,在父母来寻时忍痛割爱,在乳儿成才之后不图回报。
姜明真:忍痛舍子保乳儿
——把生的希望留给革命后代,先后抚养4个八路军子女,亲生骨肉却夭折4个
1942年9月,东凤凰崖村姜明真给自己刚满8个月的孩子断了奶,从育儿所接来刚满月的婴儿福星。
两个月后,鬼子来“扫荡”,她与婆婆带着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藏在山洞里。可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只要喂一个,另一个就哭闹。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姜明真狠下心,跑着把儿子送到另一个无人的山洞。刚返身回来,敌机就开始轰炸。她紧紧地搂着福星,依稀听到自己孩子的哭声。婆婆心急如焚硬要过去看看,她噙着泪水劝说:“妈,千万别出去,要是被鬼子发现了,福星就保不住了。”鬼子撤走后,婆婆发疯似的冲出去,扒开被敌机炸塌的洞口,看见孙子在山洞里爬来爬去,手脚被石头磨得鲜血直流,嘴上沾满了泥土和鲜血,哭得肚子胀鼓鼓的,不停地咳嗽。回家不几天,孩子就死去了。
还有一次,鬼子搜到她们藏身的山洞附近,姜明真的一个儿子突然哭起来。为了不被鬼子发现,她用力地捂住儿子的嘴,因过度惊吓、窒息过度,这个孩子几天后也不幸夭折。
接连失去孩子就像一次次割掉自己身上的肉。姜明真强忍着丧子之痛,把全部的爱倾注到福星身上,一直抚养到4岁,才被亲生父母领走。那几年,姜明真先后收养过4个八路军子女,没有一个伤亡,而她自己6个孩子因战乱、饥荒和疏于照顾夭折了4个。
肖国英:不是亲生胜亲生
——“把孩子给俺是信得过俺,待孩子必须比俺的更贵金。”
肖国英住东凤凰崖村,23岁时第二个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妇救会主任将出生12天的乳儿小远落送给她奶养。这是育儿所最小的一个孩子。刚送来时,小远落瘦得皮包骨头,病怏怏的。肖国英看着心疼地说:“孩啊,今后俺就是你的亲妈。”
为保证有足够的奶水,一家人将不多的口粮大都给了肖国英。有一次,女儿饿得直嚷嚷:“妈,我饿,我快饿死了,给我吃一口吧,就一口。”肖国英看看仅剩下的那点口粮,再看看瘦弱的小远落,还是没舍得让女儿吃上一口,转过身去假装不理女儿,一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一边把窝窝头塞进自己嘴里,保证有足够的奶水喂远落。在肖国英的悉心照料下,小远落身体渐渐好起来。
1942年11月,日军扫荡马石山,裹着小脚的肖国英,一手抱着两岁大的远落,一手拽着5岁的女儿,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