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7
剪切波波速测试报告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工作概况 3
二、野外工作方法 3
三、资料整理 4
四、成果结论 6
TOC \o 1-3 \h \z \u
附图:
1、ZK1钻孔剪切波成果图
2、ZK5钻孔剪切波成果图
3、ZK8钻孔剪切波成果图
一、工作概况
受广州市XX房地产联合开发总公司大石公司委托,我院对位于XX大石的XX项目场地部分勘察钻孔进行波速测试。工作任务是提供场地内岩土层剪切波速度,对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划分。
我院于XX年一月十九日进场,XX年一月十九日下午结束野外测试工作。本次测试共完成预先选定的3个钻孔,累计测试段长102米,测点102个,详见表1:
完成测试工作量一览表 表1
序号
钻孔号
测试深度(m)
测量点数 (个)
1
ZK1
36
36
2
ZK5
33
33
3
ZK8
33
33
本次工作遵循的规程规范如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国家标准;
②《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国家标准;
二、野外工作方法
测试方法采用单孔法,利用已经钻好的钻孔,将起振板置于井口1-3米处,并使其中点与井口的连线垂直于起振板,同时在其上加压整体性较好的重物(1吨以上),然后锤击起振板产生剪切波,并通过置于井内的三分量拾振妻将土的振动历程输入仪器,经电脑分析,获得各测点剪切波到时,经计算可得到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图1为其测试工作图。
现场数据采集使用的仪器是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智能仪器室生产的RSM—24FD浮点工程动测仪,采集的数据是由井中的三分量传感器,通过仪器记录三道波形,经与电脑通讯,将仪器中的数据传送到电脑中,处理后得到各土层的剪切波速,进而确定建筑的场地类别。
浮点工程动测仪 计算机
打印机
重物
水平锤击
触发传感器 激振板
井中三分量传感器
钻孔
图1 剪切波测试工作图
三、资料整理
对野外采集的数据回放并判读S波的初至ts,计算出波VS=△H/△tS,根据钻孔地质资料和波速值,从《SW分析软件》中导出该钻孔剪切波成果图。同时导出该钻孔剪切波速测试结果数据表。
依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见表2)。其中,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式计算:
式中:——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表2
岩石的剪切波速或土的等效剪切波速(m/s)
场 地 类 别
Ⅱ
Ⅲ
Ⅳ
VS>800
0
800≥VS>500
0
500≥>250
<5
≥5
250≥>150
<3
3~50
>50
≤150
<3
3~15
15~80
>80
ZK1钻孔波速测试结果 表3-1
工程名称:XX项目
测试日期:XX
测试单位:XX
测试人员:XX
钻孔编号:ZK1
测试仪器:RSM-SW
单孔波速测试--结果数据表
序号
土层名称
层底深度(m)
层厚(m)
Vs(m/s)
1
素填土
1.80
1.80
112.84
2
粉砂
10.50
8.70
127.41
3
粉质黏土
13.40
2.90
187.66
4
全风化粉砂岩
15.60
2.20
370.92
5
强风化粉砂岩
32.00
16.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