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防控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瘟防控技术 贾俊元 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古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病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 病原学 HCV只有1个血清型,但病毒株的毒力有强、中、弱之分。 HC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DVDV)之间有共同的抗原性。 病原学 HCV不同毒株间存在着显著的抗原差异,国内外都已研制出只与HCV而不与DVDV毒株反应的单抗,以及只与HCV疫苗弱毒株(C系)反应而不与HCV其他毒株反应的单抗,成为HCV毒力鉴定的有力工具。 HCV野毒株的差异很大,强毒株引起死亡率高的急性猪瘟,而温和毒株一般是产生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流行病学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 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 流行病学 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 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 流行病学 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当HCV低毒株感染妊娠母猪时,起初常不被发觉,但病毒可浸染子宫中的胎儿,造成死产或产出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分娩时排除大量的HCV。 流行的现状 国外流行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仍发生猪瘟的国家和地区有49个,其中较严重的有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 国内流行情况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仍有散发性猪瘟流行;已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离到猪瘟病毒。 流行特点的变化 变化是世界性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 形式已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通常3-4年一个周期。 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的散发性流行,局限于某些地区、某些猪场,在形式上类似于寄生虫病的疫源地。 发病特点的变化 非典型猪瘟增多,必须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临床上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和隐性感染增多。 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繁殖障碍型猪瘟)病例突出。 目前猪瘟多发生于新生仔猪,且发病日龄日趋偏小。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7天,短的2天,长的可达21天。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根据病程长短和表现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温和型5种类型。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表现全身痉挛,四肢抽搐,高热稽留,皮肤粘膜发绀,有出血斑点,经1~8天死亡。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显著。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哺乳仔猪发生急性猪瘟,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如磨牙、痉挛、角弓反张或倒地抽搐,病死率可达100%。 临床症状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多年来一些地区散发一种所谓“无名高热”症,经研究证明多为猪瘟。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 临床症状 母猪:病毒首次侵入繁殖群时会造成厌食和高烧;怀孕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病毒可经胎盘侵害胚胎,造成受胎率低、流产、死产率升高、胚胎死亡、吸收、木乃伊胎或畸形胎;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出仔猪虚弱、颤抖(抖抖病);母猪可能会丧失腿部功能。 急性发病的情况下会对繁殖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临床症状 仔猪:战栗、扎堆、呕吐、腹泻、可能会出现抽搐,运动失调、结膜炎、高烧。之后数小时内死亡。 断奶猪与生长猪:精神抑郁,反应迟钝;停止采食;怕冷,扎堆;腹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