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林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一:《先进林场事迹材料》   建好现代林场 做优挂职基地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2010年9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有机会被邀参加这次华东地区第二届国有林场座谈会,并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一起探讨、交流,感到十分高兴。下面,我就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接纳挂职干部工作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塞罕坝机械林场由原国家林业部于1962年建立,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建场之初,这里植被稀少、沙化严重,最低气温达-46℃,无霜期只有42天,气候寒冷、人迹罕至,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建场48年来,塞罕坝务林人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态度和必胜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奋战在塞北高原,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营造起112万亩人工林,筑起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现在,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80%,林木总蓄积1012万M,森林资源总价值达153亿元,形成了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良好发展格局。 3   一、建场48年来的简要体会   (一)生态立场   多年来,我们把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作为林场一切工作的基础,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措施。一是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关系林场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制定了科学严密的防火制度,组建了专业的防扑火队伍,建立了覆盖全场的监测网络,取得了建场48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二是建成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预测和防治体系,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三是进一步加大对造林成果拨交、幼林地管护、边界监管、治理乱砍滥伐乱垦等工作力度。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全方位的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确保了森林资源的持续经营,永续利用。   (二)营林强场   着眼于百万亩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我们将把全场划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商品林”四大经营板块,实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在经营管理上,坚持“经营和保护并重,利用和培育并举”的原则,按照木材市场成熟理论和近自然理论,对商品林实行集约经营、依法经营,有序利用,保持年采伐量不超过年增长量1/4。加大迹地更新造林力度,加大对零散宜林地、石质荒山等困难立地造林绿化力度,采用大苗移植、容器苗造林等等攻坚手段和先进适用技   术,优化树种结构,加快选育和营造优质速生树种;扩大珍贵树种和混交林营造比例,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以一流的营林水平创一流的森林质量,确保塞罕坝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三)产业富场   我场充分利用塞罕坝万顷林海的资源优势,在不消耗资源并充分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线,拓展苗木产业链条,建立了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目前,我场森林旅游日接待能力达1万余人,每年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为周边社区创造综合效益5亿多元。今年,我场已控股整合了围场县内御道口、红松洼两牧场的生态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优势互补、利益共增的旅游产业新格局。绿化苗木销售和绿化工程建设是林场的第三大经济支柱,近年来,我场抓住绿化苗木紧俏的商机,培育了大量优质绿化苗木,销售收入逐年增加,2009年已突破一千万元。我们还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走出去承揽社会绿化工程,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四)人才兴场   近年来,我们在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了人才交流和培训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找帅当兵和举兵当帅”两大举措,对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送到清华等知名大学学习培训,到国内先进的林场挂职锻炼,对全员   进行定期学习培训;对中层领导和重要岗位,施行公开选拔、择优录用;对林业生产、科研、防火、宣传、产业、子女教育等一些重要工作,制定奖励办法。各项管理机制的创新,极大提升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同时,为了解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山上治坡、山下治窝,山里生产、山外生活”的新理念,在围场县城分期建设了居民楼14栋7万㎡, 760户职工搬进了县城,目前,10万㎡的“安居工程” 已经启动,届时林场将全面实现生活区下移。陆续启动了2万㎡的职工公寓楼建设,生活区下移和工作区配套,开创了塞罕坝人生活城镇化、住宿公寓化、办公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全新生活。   (五)文化靓场   我场以“四个基地”为依托,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老一辈塞罕坝创业者的艰苦创业精神,充分挖掘和开展以生态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各种生态教育活动,建立文明、向上、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深度挖掘森林、草原、湿地文化内涵,提升生态宣教水平,现正邀请名家创作以塞罕坝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和电视连续剧,打造塞罕坝的生态文化精品。   二、干部挂职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考试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提供各类职业考试、编制考试精品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