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系列政策举措.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列政策与举措 水体景观 一 概况 水体景观有较大规模、占主导地位,优势度较高。 目前已没有原生湿地景观, 而是在长期的江南渔桑农业的改造下, 逐步形成 的以鱼塘为主、并由大面积的河港湖漾水网及狭窄的塘基和大面积的洲渚相间构 成的城市次级湿地地貌景观。属于“自然 - 人工复合型湿地”。 湿地内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70%左右,其中滩 地 20 余处;6 条河流流经湿地,河道总长 110 多千米;大小鱼塘 2770 多个,重 叠交错呈“鱼鳞状” 。水体库容量约 500 万立方米。水网密度高达 25km/km2。 西溪湿地从水系上归属于杭州市区运河水系的运河西片, 处于低山丘陵与平 原的过渡地带。 上承山区性河流沿山河西段上游闲林港的部分山水和上埠河、 东 穆坞溪以及北高峰、 龙门山北麓之水下泄主要经余杭塘河、 沿山河汇入京杭运河。 区域内主要南北向的河道有五常港、 蒋村港、 紫金港等, 东西向的主要有沿山河 部分、严家港、余杭塘河部分等。水体的总的流向是从南到北,但当余杭塘河水 位较高时,会出现局部倒灌现象。西溪湿地的平均深度到达 1.15m,但是每日测 量显示深度范围在 1.45-1.7m 之间。西溪湿地的水源供应是稳定的, 日水位和年 水位波动变幅不大。 二 现状 西溪综保工程实施前, 因人口激增、 生产过度, 西溪湿地的水质曾一度回落 到劣五类标准。西溪综保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后,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2009 年,西溪湿地水质从劣五类指标提升到三类指标,部分核心区域甚至达到二类、 一类标准,并持续保持着这一良好状态。 2014 年 3 月前水质达到 IV 类。 2016 年 9 月份起,作为“杭城之肾”的西溪湿地,水域正式跨进了地表水标准的 II 类水时代。 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中心最新检测结果显示: 无论是游人如织的游船码头, 还 是鲜有人迹的生态保护区,西溪湿地的水质达到了 2005 年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以 来的最高值; 西溪湿地整体水质已达Ⅱ类以上、 透明度 0.8 米以上, 部分区域透 明度达到 1.2 米至 1.5 米,与西湖整体水质持平。 三 系列政策与举措 2003 年 8 月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在实施区域水源污染监测的基础上,从疏浚、截污、配水、生物治理 4 方面 入手,全面改善西溪湿地水体环境和水体质量。 一是沟通水系。 恢复贯通鱼塘间 水文联系,并将其与西溪湿地外部水系整合、 通连,形成广阔的人工多水塘系统, 增强湿地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 遏制和降低湿地水质的富营养化。 二是截污 纳管。在搬迁保护区居民的同时, 对保留建筑实行截污纳管, 纳入统一的污水处 理系统。个别无纳管排放条件的区域, 建立沼气池和污水处理装置实行就地处理。 三是适当配水。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水资源,保证西溪湿地保护的生态用水, 加大对西溪周边区域水源污染治理力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