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320681GHV01-2017苯 代 三 聚 氰 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15 Q/GHV 天同精细化工(南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320681GHV01-2020 代替Q/320681GHV01-2017 苯代 三 聚氰 胺 2020-04-20发布 2020-04-25实施 天同精细化工(南通)有限公司 发布 Q/320681GHV01—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编写。 苯代三聚氰胺是由苯甲腈和双氰胺在碱性条件下,在醇类介质中加成反应而制得,苯代三聚氰胺是一 种广泛的特殊的中间体。在涂料、塑料、荧光颜料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随着用途不断扩大,质量 不断提高,目前该产品已步入国际市场,为了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故需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出厂标准, 我公司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客户的需求并参照了日本触媒公司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而制定的。 本标准由天同精细化工(南通)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翠萍、金国荣 本标准批准人:马翠萍 本标准于2005年7月首次发布实施,2008年7月第一次复审修订,2011年7月第二次复审修订,2014 年6月第三次复审修订,2017年5月第四次复审修订,2020年4月第五次复审修订。 Q/320681GHV01—2020 苯 代 三 聚 氰 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苯代三聚氰胺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双氰胺、苯甲氰为原料在丁醇溶剂中经加成反应制得的苯代三聚氰胺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79 固体化工厂产品采样通则 3 化学结构及分子式 3.1 化学名称:2,4二胺基-6-苯基-1,3,5-三嗪 2.2 结构式: 2.3 分子式:CHN 9 9 5 2.4 分子量:187.20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 苯代三聚氰胺应为白色粉末 4.2 技术指标 苯代三聚氰胺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技术指标 项 目 指 标 含水量 % ≤ 0.10 熔点 ℃ 224.0—228.0 游离碱 % ≤ 0.050 灰份 % ≤ 0.050 5 检验方法 5.1 外观的测定 在自然光线下,用眼睛观察检查。 5.2 含水量的测定 Q/320681GHV01—2020 5.2.1 仪器 5.2.1.1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5.2.1.2烘箱: 灵敏度能控制在±2℃,安装有温度计,温度计插入烘箱的深度应使水银球与待测样品尽 量在同一水平面上。 5.2.1.3分析天平:精度为万分之一。 5.2.1.4培样皿或铝泊纸。 5.2.2 测定步骤 称取样品5克(精确至0.0002),置于培样皿或铝泊纸中,烘培温度为105℃±2℃,烘培时

文档评论(0)

15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