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3教学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目的要求 了解妇人杂病的范围特点以及发病原因、一般症状和治疗原则。 熟悉热入血室、带下、转胞、阴吹、阴疮等的证治。 掌握腹痛、脏躁、咽中炙脔、痛经、月经不调和漏下病等的辨证施治。 背诵原文第5、6、9、13、19条。 概说 含义:所谓妇人杂病,是指胎产以外的疾病。 本篇与另2篇的联系:妇人杂病有些属于胎产所致,而杂病不愈又能影响胎产,因此3篇应结合研究。 内容:本篇内容广泛 治法:各篇所载治法,以本篇最丰富。如内治法中有汤、丸、散、酒剂;外治有针刺;前阴疾患有纳阴中坐药(丸剂和散剂),以及外用洗剂和润导剂等七种剂型。 本篇主要内容 妇人杂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热入血室 梅核气 脏躁 漏下 经水不利 带下 腹痛 转胞 阴吹 阴中生疮 二、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虐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原文第1条)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原文第2条)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原文第3条)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原文第4条) 血室 讨论(何为血室) 关于血室,有不同看法: 1.冲脉(成无己,方有执)。 2.肝脏(柯韵伯等)。 3.子宫:(景岳、程武等)。 我们认为,不能把它单纯看作是一个实质器官,而应该理解为营月经生理的机能活动。这里当然也包括了冲、任脉和肝脏,因冲脉为诸经之血海;任脉主胞胎,为妇人生养之本;肝脏络阴器,而肝又为藏血之脏的缘故。 三、梅核气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原文第5条) 讨论: 1.病因病机:多因情志不畅,日久气机不利,气郁则肺不布津,聚而为痰,或气郁不舒,偶感客邪,依痰凝结,滞于咽中,气与痰搏击而成。(痰凝气滞) 2.鉴别:银翘马勃散、麦门冬汤 3.应用:常用于咽部神经官能症、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食道憩室、食道痉挛、食道狭窄、胃下垂、抑郁症、精神病 四、脏躁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原文第6条) 讨论: 1.脏躁的含义:一认为“脏”指心脏,“躁”则是因心血虚,神不守舍,以致躁扰不宁。一认为“脏”指子宫,“躁”是心肝血虚,受风化热,血虚火扰,致使神志不宁。 2.病位:从药物看,小麦养心气,安心神,甘草、大枣补中缓急,故病位在心脾肝 归纳 甘麦大枣汤 理: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致心脾受损,脏阴不足。 证:除无故悲伤、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以外,常伴心烦、易怒、失眠、便秘等。 法:补益心脾,安神宁心 加减: ①加入白芍、紫石英,名加味甘麦大枣汤,治脏躁而见反张者。 ②可合百合地黄汤(程门雪)。 ③本方加当归、茯神、枣仁、柏子仁、牡蛎、龙齿等,补血安神,效佳。 五、漏下 (一)温经汤证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原文第9条) (二)胶姜汤证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原文第12条) 解释 温经汤证1 提示:论述因冲任虚寒,瘀血内阻引起崩漏的证治。 讨论:本条难解 1.关于下利与下血:原文“下利”《金鉴》谓“下血”,到底属什么? 2.漏下着眼于何处? 原文“此病属带下”的“带下”是泛指妇女经带诸病。 3.“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属阴虚发热,还属瘀热? 继续 温经汤证2 4.亦可治白带属清稀者,如上《浙江中医杂志》之治即是。故带下泛指妇女经带诸病。 5.为何不用破血逐瘀? 温经汤是因瘀血而引起崩漏,且病人年已五十余,气血虚弱,病属虚中挟实之证,故用温经汤温养气血,兼以消瘀,是补正祛邪之法。 6.本方有瘀可祛,无瘀可温。 继续 温经汤证3 7.运用: ①月经不调,逾期不止,或行经腹绵绵作痛者; ②赤白带下,带下清稀,或见腰痛足冷,大便溏泻者; ③因冲任虚损致崩中漏下,或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素有滑胎者; ④平素脾肾阳衰,下焦虚冷,证见腹冷腰酸而久不受孕者。 此外,本方对于年老妇人因瘀血而致下利日久的,亦颇有效。 本方可治下利 ①从温经汤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作用来看,若改为下血,则虚寒证候无从体现。 ②本方确能治下利,《浙江中医杂志》1979年第10期《温经汤证治探讨》就说本方能治“赤白带下,带下清稀,或见腰痛足冷,大便溏泻者。”《中医经方在日本》温经汤的适应症也列腹泻(特别经期腹泻)。 为何属瘀热 从条文“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看,应属瘀热。 结合“

文档评论(0)

sunfuliang7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