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元末明初,中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在从“靖康之难”到元末的两个多世纪中屡遭浩劫,至明初已是“中原草莽,人民稀少。”与人口高度稠密的江南形成鲜明对照,这种极不平衡的人口分布格局,产生了对人口迁移的现实需求,再加上开疆卫边的需要,使明初出现了人口迁移的一个高潮,但是平原地区基本开发完毕,失去土地的农民为谋生计往往奔向人口相对稀少、尚待开发的地区,这就决定明清两代人口迁徙大致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向海外移民。临海的粤、闽等地因山多田少、人稠地(平原)狭,多出海谋生。以去台湾和东南亚各岛屿为最多。鸦片战争以后,广东人口大量外流。据调查,从1850年到19世纪末,仅台山一县移居海外的就有20万人。 二是向山区进发。明代自宣德至成化年间,从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各省逃流亡的农民迁徙至豫、鄂交界的荆、襄地区的大约有一二百万人,以后又向秦岭、大巴山区迁徙。清代嘉庆年间川、陕、鄂、豫、甘5省白莲教起义,就是各地迁往这五省交界山区的流民大起义。东南地区的无田农民多向闽浙皖南山区进发,湖南流民的目标是湘西山区,而闽、粤流民甚至迁往荒岭僻壤的赣南山区。由于明代后期玉米、甘薯的传入,使大批流民进入山区成为可能。 三是向边区迁徙。清代幅员辽阔,边疆地区人口稀少,为内地流民迁徙提供了条件。东北长白山区为满族“龙兴之地”,定为封禁区,任何人不得入内定居、垦田、采伐、掘捕(人参、貂)。但仍不断有人或从长城隘口、或渡海趋辽东半岛以至松花江流域,以资谋生,俗称“闯关东”。晋、鲁、豫、冀4省人均有,尤以冀、鲁为多。河北、山西人由古北口、张家口、独石口、喜峰口等处进入草原,称为“跑口外”;晋陕垦荒者则去归化(今呼和浩特)一带或河套地区进行耕种。陇东贫民多进入银川平原。陕甘人移居新疆的也不少。光绪年间为平定阿古柏政权而进入新疆的湘军,就在哈密、巴里坤等地进行屯田,屯丁中凡是娶有妻室愿留新疆者,均借给牛具籽种,指拨土地令其承垦,故有一部湖南人由此进入新疆。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