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头疼的辨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益气升清祛风治气虚头痛 气虚头痛 ,病证名。气虚清阳不升所致头痛。见《脉诀·头痛》 兼见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脉弱或大而无力,遇劳则头痛更甚。治宜 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加黄芪、蔓荆子等。 头为诸阳之会,气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痛绵绵,清窍不 利。气为血之帅,气升则血升,且气血互生,故气虚者往往血虚;脾 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故气虚头痛,与脾气的升发输布、肺气的 宣降治节,密切相关。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头痛绵绵不愈,时发时止,倦怠乏力、畏寒少气;或 遇劳则剧,食欲不振;或说话吃力,声音嘶哑;或反复感冒,鼻塞流 涕;或视力减退,目畏强光;舌质淡,脉虚大而空、或细弱。 治法:益气升清,祛风降浊。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黄芪 15 克,党参、白术各 12 克,当归、防风、蔓荆 子、陈皮各 10 克,柴胡、升麻、炙甘草各 6 克。 方解:方中主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升麻、柴 胡升引清气, 当归养血活血, 陈皮理气燥湿, 蔓荆子、 防风祛风止痛。 该方标本兼顾,治疗气虚头痛颇效。 临床加减:头痛剧者,选加川芎、羌活、白芷、白僵蚕等;虚寒 证著者,选加附子、桂枝;兼感风寒,或鼻塞涕清稀者,选加羌活、 荆芥穗、辛夷、苍耳子等;兼感风热,或鼻塞涕黄稠者,选加薄荷、 菊花、黄芩、蒲公英等;咽喉不利而声音嘶哑者,选加桔梗、蝉蜕、 连翘、胖大海等;畏光者,加枸杞、菊花等;耳鸣、耳聋者,选加熟 地、肉苁蓉、川芎、石菖蒲等;血虚明显者,选加地黄、白芍、制首 乌、鸡血藤等。 验案举隅 黄某,男, 21 岁,长沙市人, 2008 年 3 月 12 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额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3 年。 患者曾头额疼痛绵绵 3 年之久,尤以眉额部为甚,屡治不愈;平 时特别容易感冒, 且每因感冒后则上述病情加重; 多伴有鼻塞流涕等 症,剧时鼻涕有腥味,有时还带血,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 “额窦炎 ”。 刻诊:头额胀痛, 鼻塞,流黄鼻涕, 食欲不振, 体虚乏力, 动则多汗, 汗出恶风,以手指压患者眼眶上角时头痛加剧,并牵连枕骨周围疼, 瘦高体型,面白少华,舌质淡胖,舌边齿龈明显,苔薄黄,脉细。 辨证:脾肺气虚,清阳不升,风热上扰。 治法:益气升清,祛风清热。 方药:黄芪、蒲公英各 30 克, 白术、党参、 辛夷、黄芩各 15 克, 当归 12 克,升麻、 陈皮、防风、 白芷各 10 克,柴胡、炙甘草各 6 克; 水煎每日服1剂,分 3 次饭后半小时服。 患者服后颇效,效不更方,续以此方先后服用 21 剂,头痛鼻塞 诸症基本消失。 为了巩固疗效, 即以此方稍事加减, 用 5 剂量为一料, 洗净烘干后,共为粗末,密封储用,每天取 15 克,加水煮沸后滤汁, 分 2 次饮服,若逢感冒则加生姜 3 片、大枣 1 枚(切碎);先后配服 煮散剂 3 料,随访1年,患者不仅头痛、鼻塞、流涕诸症得以痊愈, 且自觉体质增强,感冒亦很少发生。 按:通过辨证分析,此例患者显系体弱卫虚,易受外邪侵袭,引 发额窦宿疾。辨属肺脾气虚而致清阳不升,卫阳不固,风热浊邪,闭 塞上窍。予以补气扶正升阳、祛风清热通窍法,方以补中益气汤合玉 屏风散为主, 益气升阳、 固卫祛邪;辅以蒲公英、 黄芩、 白芷、辛夷, 清热散浊、疏风通窍。方药皆针对患者的病因病机,有的放矢、标本 兼顾,故疗效显著。此外,对于久病体虚易感患者,近期治愈后,多 易复发,我早年即受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经验的启发, 以扶正固本为 主,用小剂煮散久服的方法治疗,假以时日,从量的渐积,达到质的 改变,效法之,往往久病顽疾得以痊愈。 人过四十,已然不惑。我们听过别人的歌,也唱过自己的曲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