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唐朝后期的政局.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史之乱的原因: “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资治通鉴》 他重用的大臣,已不再是贤能之辈,而是一群巧于献媚,善于逢迎的小人。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先后独揽朝政,他们结党营私,妒贤嫉能,媚上欺下,陷害忠良,朝政腐败。(用人的问题) 2.安史之乱的经过 3、安史之乱的影响 P65 (1)、它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北方经济遭到了大破坏; (2)、它打破了唐朝的统一,中央集权日益削弱。 (3)、它使唐朝边防空虚。少数民族乘机而入;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二、藩镇割据 1.藩镇割据的形成(两种途径:)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凭借军队割据一方。当时,安史余部尚有很强的实力,唐无力平定,只好默认既成的事实,就地封他们为节度使。 第二,平叛中涌现的一批战将,不少也升任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这些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2.藩镇割据的特点 P65 3.藩镇割据的危害 P66 (1)唐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2)战争频繁。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P66 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很多。除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外,中央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1.宦官专权 P66 高力士:唐玄宗后期,宦官高力士受宠,逐步参政。一般政事由高力士处理,大事才送皇帝裁决。 李辅国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即位,宦官李辅国因拥立有功,权利逐步扩大,可以参与机要,统领禁军,任免宰相,还杀皇后,又拥立了代宗皇帝。 后来,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国策的制定,朝臣、节度使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有他们把持。 (2)根本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李党以李德裕为首,多出身于世代公卿; 牛党以牛僧孺为首,多出身于进士。 (3)危害: ①两派相争四十余年。在对待藩镇、对待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等问题上,双方态度相去甚远。两党争持日久,最后变为意气相攻,除去不同的利害,已无明显的政见不同。 ②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使腐败的朝廷更加混乱。 (4)结果:李德裕被贬死崖州,宣宗时牛僧孺病死,牛李党争才告结束。唐文宗为此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都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它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使唐朝的统治更进一步地腐败、黑暗,促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 四、唐末农民战争 P66 1.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唐朝后期,统治越来越腐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随着两税法的推行,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于是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到唐末,大批耕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全国半数以上的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 (2)战祸连绵:藩镇之间、藩镇和政府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又不断争战; (3)灾荒年月,照旧催交赋税。873年,潼关以东直到海滨的广大地区遇到大旱,小麦只有半数收成,秋粮几乎颗粒无收。入冬,许多人被迫吃树皮,很多人因此饿死。灾情如此严重,官府照样催逼赋税,农民拆房砍树,典妻卖子,连应付税官的吃喝还不够。 广大农民困苦不堪,童谣“金色虾蟆争怒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在黄河下游流传,预示着农民起义风暴的来临。 ……黄巢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流寇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罅隙可供他自由来去。各处地方官员只顾本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唐末农民起义的三个阶段 从874年(乾符元年)起义到878年王仙芝被杀为第一阶段——初期流动作战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从878年王仙芝被杀到880年,即黄巢攻克长安是第二阶段——大规模流动作战和胜利发展的阶段。 从黄巢进入长安(880年)到884年(中和四年)是第三阶段——起义军转入防御,终致失败的阶段。 (3)失败原因 ①没有乘胜追击唐军,使唐僖宗得以集结力量反扑。 ②流动作战的方针。使他们没有稳固的根据地。 (4)意义: ①战争波及大半个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使腐朽的唐朝从此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反映了广大农民均产、均田的要求。 ④它瓦解了唐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从此,唐朝完全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唐政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