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构造综合地质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范文范例...内容齐全 ...专业文档...供参考...学习...分享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年6月19日 目 录 前言 地层和构造层 地质构造 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 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 地质构造发展史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前言 本次实习的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内地势北高东低,主要山峰为:飞来峰、奇峰、雨峰。最高点为渚岭1800m,最低点为河北村小于800m,图区内山地分布广泛。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的侵入。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谷底落差不大。河流主干在东南部流过,自西部、东北部有支流流经汇入东南部主干流水。 该地区村镇分布于东部地区,多沿河流分布,且分布较为分散。其中,金山镇位于东部河流主干旁。 由于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分析能使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并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好的了解。 工作量表 项目 工作量/小时 读图 2小时 构造纲要图绘制 1.5小时 联合剖面图绘制 2.5小时 资料查找 2小时 文字报告 4小时 合计 12小时 地层及构造层 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 白垩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二叠统灰岩与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和“白垩纪构造层”。根据平行不整合又可以将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分为两个构造亚层。   一、泥盆纪地层:在该区域内,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 岩。在图区的东南角出露地表。其中,中泥盆统砂岩作为背斜的核部出露,上泥盆统页岩作 为背斜的两翼出露,产状均为 40 度。 二、石炭纪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砂岩,中石炭统砂岩和上石炭统粉砂岩。在图区各部 分均有出露。中石炭统.上石炭统在南东,北西方向上作为背斜两翼产出,在诸岭、奇峰、雨峰地 区下石炭统灰岩作为褶皱的核部产出,岩层发生倒转。 三、二叠纪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灰岩和上二叠统灰岩。在图区内有广泛分布。其中 下二叠统灰岩作为向斜 f2 及向斜 f4的核部产出, 在河流附近的岩层较平缓, 产状为 5 度至 8 度。 上二叠统灰岩与上覆的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 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四、三叠纪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泥灰岩和上三叠统灰岩。主要在向斜 f10,f11处出露。上 三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11核部产出,中三叠统泥灰岩作为向斜f11两翼产出,产状为 80 度和 50 度。 五、侏罗纪地层:缺失。 六、白垩纪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砂岩和上白垩统粉砂岩。主要分布在图区的北部地区。 岩层倾角为 8 度。与上三叠统灰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超覆现象:白垩纪地壳下降,沉积盆地的水体逐渐扩大,沉积范围也逐渐扩大。在盆地的内部,沉积物按正常的层序沉积。而在盆地的边缘地带,越来越新的沉积地层依次向陆地方向扩展,逐渐超越下面上三叠统的地层,直接覆盖在了周缘的剥蚀面上,形成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质构造 3.1构造层划分 由于缺失上三叠统,使得上二叠统及中三叠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上三叠统-上侏罗统,使得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新近系及以上地层。 因此,将构造层划分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白垩纪构造层,其中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又划分为中泥盆世亚构造层和中三叠世亚构造层。 3.2 褶皱 f1 背斜褶皱:分布在区域的西北部,西南----北东向,核部地层为c3,两翼地层为p1,两翼走向北东南西,两翼倾角都为45度,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竖直,两翼夹角约60度。 f2向斜褶皱:分布在区域的西北部,西南----北东向,核部地层为p1,两翼地层为c3,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为60度,南东翼倾角为45度,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竖直,两翼夹角约55度。 f3倒转褶皱:分布在区域的西北部,西南----北东向,核部地层为c1,两翼地层为c2.c3,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为45度,南东翼倾角为80度,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倾斜,两翼夹角约30度。 f4向斜倒转褶皱:分布在区域的西北部,西南----北东向,核部地层为c2,两翼地层为c1,两翼走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