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页 / 总共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页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一、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1、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2、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人的德性   3、品德培养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   4、品德课与生活课、社会课的综合为学生开辟了通向生活的渠道,有助于品德培养的加强   (二)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1、尊重儿童生活的教育意义:儿童只有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接受教育的引导   2、课程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它的锤炼和引导   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它不只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课程必须充分重视这种价值。   本课程所呈现的是一个儿童的生活世界   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都力图从儿童的生活情景出发,课程营造的世界是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是用他们的心灵感受到的世界。   课程文化力求成为一种儿童文化,富有童心、童趣。课程的实施不仅要促进儿童发展,而且要使它成为对儿童有乐趣的生活。   (三)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1、积极引导是儿童发展的需要。   2、尊重儿童与积极引导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   3、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以此作为基本价值导向。   积极引导的必要   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具有接受教育引导的需要。   在多元价值的社会里,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   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   既不是传统教育的强行灌输、机械训练,也不是西方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中立、道德相对主义,是在两者结合上下功夫。   (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   知识技能培养的统一   1、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   表现的人:在生活中他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的。   2、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   (1)重视儿童的经验与体验   (2)既学做人,又学知识学做事;在学知识、学做事中学做人;在学做人的关照下,学知识学做事。   (五)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1、教学过程是儿童参与的过程:   (1)课程标准所设计的主题与活动大多   是需要儿童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的。   (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儿童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   2、自主探索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3、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和传授性教学。   二、 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思路   (一)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理念   1、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应当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追求   2、学校教育应当有效地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3、学校教育应当保护和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活力   4、参与是儿童的权利   5、探究是儿童的天性   6、低年级教育应与学前阶段相互衔接,构筑儿童后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7、学校教育应当尊重并适应儿童能力的多样性   8、儿童的生活本身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品德与生活课程设计思路   三条轴线是:   儿童自身、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有爱心、有责任感地生活   智慧地、有创意地生活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理念   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具有参与和创造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愿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2. 品德与社会课以社会生活为对象,通过学生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从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3. 品德与社会课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依据多元线索以综合主题形式构建、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   4. 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通过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等多种学习方式实施课程。   5. 品德与社会课负有促进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使命,是培养自信的、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   一条主线:儿童社会生活   逐步

文档评论(0)

153****3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