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转让.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转让 2011-06-20 12:15:31 李学勤 有关土地制度的西周金文为数不多,尤其是记述土地转让的更少。过去著录 的只有几件, 其中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无从比较。 在解释上难于定论。 近年陆续发 现新的重要铭文, 如一九六九年兰田滨湖镇出土的师永盂, 一九七五年岐山董家 出土的裘卫器群, 就在这方面提供了珍贵的例证, 使我们对西周时期的土地转让 获有更深入的认识。 土地转让的原因与法律程序 本文依据的金文,有下列七件:卫盉、五祀卫鼎、九年卫鼎、师永盂、大簋、 格伯簋和散氏盘。对照这些铭文,可以解决一些以往无法理解的疑难问题。 七件金文都记载了土地的转让,而转让的原因又有所不同。大体说来分三种 情形: 第一种是赏赐。如师永盂载,益公传周王(我们认为是懿王)之命,以田“锡 畀”师永。大簋载,周王命吴师召见大,把 {K23B18.JPG} 的里赐给他。这两个例 子,都周王以土地赏赐臣下。 第二种是交易。卫盉的例子最典型,矩伯以田为代价,从职为司裘(管理毛 皮的官) 的卫那里先后两次交换礼玉和皮币。 交换以贝朋作为价值尺度, 前一次 所取为觐璋,值八十朋, “厥价其舍田十田”;后一次所取为赤色虎皮两张、牝 鹿皮饰两件和有文饰的蔽膝一副,值二十朋,“其舍田三田”。 . . 九年卫鼎所记交易与此相似,矩伯从裘卫处取得一套车马用的皮革制品,代 价是“乃舍裘为林孤里”。伯格簋记格伯给倗生良马四匹, “厥价川田”,其为 交易也是很明显的。 五祀卫鼎所述则是土地的互换,裘卫用五田换取了邦君厉(疑即矩伯)的四 田。铭文里表示交换的动词是“贾”(“贾”字释读,参看李学勤:《重新估价 中国古代文明》,《人文杂志》增刊《先秦史论文集》)。 第三种情形是赔偿。散氏盘记载,由于 {K23B19.JPG} 王攻击了散,不得不割 让土地给散,作为赔偿。金文中的这一事迹,已经是大家熟悉的了。 上述金文中转让的土地,有的称“田”,有的称“里”。“田”是农田,其 单位也称为“田”,学者多认为即一夫百亩之田。 “里”是居邑, 《尔雅·释言》 和 《诗·韩奕》传都说 “里,邑也”。古书常说 “田里”,即兼指两者而言 (“里” 为居邑,证明九年卫鼎的“林孤里”并不是里)。 从金文来看,土地的转让应经过一定有法律效力的程序。 大簋及师永盂记录的转让事例,出于周王之命,自然有法津上的地位。在大 簋铭中,王派遣膳夫传命;在师永盂铭中,由益公出命,而同时参予其事(“厥 {K23B20.JPG} 公出厥命”) 的还有井伯等五人,相当隆重。裘卫的两次土地交易 都向王朝禀告, 在卫盉告于伯邑父等五人, 在五祀卫鼎告于井伯等五人, 然后由 五人给予命令。 卫盉、五祀卫鼎和师永盂属于同一王世,分别为三年、五年、十二年其发布 命令的人是: 三年:伯邑父、荣伯、定伯、 {K23B21.JPG} 伯、单伯 五年:井伯、伯邑父、定伯、 {K23B21.JPG} 伯、伯俗父 . . 十二年:益公、井伯、荣伯、尹氏、师俗父、遣仲他们是王朝执政大臣,五 祀卫鼎称之为“正”,可能就是先后任职的六

文档评论(0)

Wang2166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