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网分类及命名》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观测网分类及命名》 编制说明 (2020.06 ) 一、标准预研究简况 1.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507 )提出并归口。 2019 年 9 月 30 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正式下达编制计划(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 2020 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 (气法函〔 2019 〕58 号)。下达标准项 目名称:气象观测网分类及命名。 2. 协作单位 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湖北省气象局。 3. 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查亚峰、杨晓武、杨志彪、龚剑、陈奇、顾浩。 二、气象观测网分类及命名现状分析 1. 我国气象观测网分类及命名现状分析 我国拥有体量庞大的气象观测站,形成了由 6 万多个地基的气象观测台站以及 9 颗在轨 运行的气象卫星组成的功能丰富的综合气象观测网,为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 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气象领域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随着综合 气象观测业务快速发展,我国气象观测站数量急剧增加,气象观测站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类观 测站网分类和命名命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观测站网分类命名通常以站网覆盖范围以及站网组成观测站的服务对象、地理(平台) 位置、仪器设备、测量方法变化而变化。目前,我国气象观测网分类和命名现状分析仍存在 以下两方面问题。其一是气象观测网分类及命名缺乏顶层设计尽管《气象法》以及现行有关 业务标准、规范中使用了多种气象观测站名,但缺乏针对由气象观测站形成的观测网分类及 命名的顶层设计。其二是气象观测网命名缺乏标准规范。目前检索到的气象观测网命名均来 自相关业务标准、规范以及文件中使用的名称,由于缺乏针对气象观测网分类及命名的标准 规范,存在级别和类别不分、要素和设备混淆、站名与观测网名称混用以及用词不规范等诸 多问题。 根据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基本原则,气象观测站按观测层、类别和通用站名划分为 3 层、 7 类、 18 种。按管理层级划分为国家和省两级,详见表 1。为本预研究项目提供了较为丰 富的可参和支撑。 -1- 表 1 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架构表 观测层 类别 通用站名 管理层级 说明 1. 大气本底站 国家级 现有通用站名 综合观测站 2. 气候观象台 国家级 规范现有通用站名 3. 基准气候站 国家级 现有通用站名 4. 基本气象站 国家级 现有通用站名 地面 观测站 5. (常规)气象观测站 国家或省级 整合通用站名 6. 应用气象观测站 国家或省级 整合通用站名 7. 志愿观测站 国家或省级 新划分通用站名 8. 综合气象观测(科学)试验基地 国家或省级 新划分通用站名 观测试验基地 9.

文档评论(0)

ey87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