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2012.10.19).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提前。)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 (1)何有哉? (2)秦人不暇自哀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5)客之美我者 (6)何以伐为? 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 ? 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 。 (一)中心语+定语+者 ①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三)中心语+之+定语(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中心语+定语(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4、主谓倒置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治东阿》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 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 )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 例如: 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⑤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 ⑥……乃/即/则……也 ⑦…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5)相如素贱人。 (5)刘备天下枭雄。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我为赵将。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例如:是可忍,孰不可忍? 注意 注意否定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 A、灭六国者六国也。 B、梁父即楚将项燕 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 表示。 三、被动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