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学组合检查的临床意义知识分享.ppt

心肌酶学组合检查的临床意义知识分享.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K 的三种同工酶 CK-MM :骨骼肌型 CK-MB : 心肌型 CK-BB : 脑型 (主要在脑中,也可存在于 肺、肠、前列腺等组织 ) CK-MB 5% CK-BB ≈ 0 CK-MM 95% CK 极其 异常升高(> 1000U/L) 主要见于肌病 各种肌病或肌肉损伤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 多发性肌炎 横纹肌溶解症 肌肉注射损伤 挤压综合征或手术后 持续肌肉痉挛状态(全身性惊厥、癫痫大发作)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性联隐性遗传性肌病 全身肌肉(尤其肢带、肩胛肌)进行性萎缩无力 常伴心肌病变,多因肺感染、呼衰及心衰而死亡 血清 CK ↑ 是重要而敏感的指标 — 在假性肥大型 早期 ,尚无临床表现时, CK ↑可能是唯一指标,可高达数千单位 CK-MM 同时明显升高 CK-MB/CK < 10% 长期随访,有助诊断 横纹肌溶解症 最常见 主诉: 肌肉疼痛(多为良性、一过性) 儿童常见 病因: 病毒性肌炎、肌肉外伤、 结缔组织病、肌毒性药物过量 幼儿 首位病因: 病毒感染(几乎占 40% ) ≥ 9 岁 首位病因: 肌肉受压或外伤(约 26% ) 其他原因: 代谢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醛缩酶 A 缺乏症) 过分剧烈运动(儿科约占 4% ) 横纹肌溶解症 ? 病理特点 : 横纹肌断裂,肌细胞溶解、凋亡, 胞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外漏入血; ? 典型症状 : 肌痛、无力和深色尿三联症 , 约 5% 因肌红蛋白尿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小鼠横纹肌组织 . A- 正常:细胞排列整齐、轮廓清晰、胞质均匀 B- 横纹肌溶解、透明及空泡样变性 A B 横纹肌溶解症 儿童常因缺乏典型表现而被误诊或漏诊 一项大样本( 191 例) 调查研究显示: 有典型横纹肌溶解“三联症”者,仅 1 例 多数只具备 1 或 2 项典型症状 —— 肌痛 (45%), 无力 (38%), 深色尿 ( 仅 4%) ; 可有其它常见特征性表现 : 发热( 40% ) 肌肉触痛( 39% ) 病毒感染症状( 39% ) 横纹肌溶解症 诊断: 有肌痛、无力或肌肉触痛 有病毒感染或外伤史 相关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指标(血钾 ↑ ) 血清 CK ↑, CK-MM ↑ ( CK-MB 无明显 ↑ ) 尿液分析(尿中 Hb ↑ , 肌红蛋白 ↑ ) 若血清 CK ≥ 正常值 5 倍,且 CK-MM 明显 ↑ ; 同时伴肌红蛋白尿,而非血尿; 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考虑 横纹肌溶解症 的诊断 。 横纹肌溶解症 ? 治疗 1. 水化尿液:紧急输液( 1.5~2 倍维持液体量) 2. 碱化尿液:注射 NaHCO 3 3. 对症治疗 4. 监测并处理高血钾 5. 监测血清 CK : CK 与血清高肌酸水平相关联, 可作为肾功障碍程度的监测指标之一 ? 并发症 急性肾功衰竭 高钾血症 心肌酶学组合检查的 临床意义 有关心肌酶, 很多 CK-MB 对诊断心肌炎,究竟有多大价值? 诊断心肌炎,是否 CK-MB 不如 CTn ? 如何看待除 CK-MB 外, 其他各项 心肌酶升高的意义? 年龄因素 对心肌酶检查结果有何影响? 血清 CK 极其升高 ,见于哪些情况? 何谓 特发性高 CK 血症 ? 心肌损害标志物研究有哪些 新进展 ? ? ? CK-MB 是肌酸激酶( CK )同工酶之一 ? 主要来源于心肌,其次骨骼肌、小肠、膈肌 ? 通常所测 CK-MB 是血清活力单位,正常 < CK 的 6% ? 急性心肌受损 3~6h 升高,高峰出现早,消失快 ? CK-MB Mass ( CK-MB 质量 ) >4.0ng/ml 为阳性; 比活力单位稳定,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1. CK-MB 对诊断心肌炎 , 究竟有多大价值? 概念 血清 CK-MB 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炎 心肌缺血、 缺氧 心包炎 心脏介入、电除颤、安装起搏器 心脏外科手术 常见疾病 血清 CK 与 CK-MB 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检测 时间窗 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 峰值时间与预后相关(高峰越晚、预后越差) 儿科 AMI 见于暴发性心肌炎、川崎病冠脉梗塞 发病 3 ~ 8h 即升高 10 ~ 36h 达峰值 3 ~ 4d 恢复正常 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发病后 1 ~ 2 天即可开始出现 CK 与 CK- MB 的升高, 3 ~ 10 天达高 峰, CK-MB / CK 比值增 大,往往大于 10% ,多数 病例在 2 ~ 3 周恢复正常。 发病 1 ~ 2d 开始升高 3 ~ 10d 达高峰 2 ~ 3w 恢复正常 CK-MB CK-MB/CK 监测 更有临床意义! CK-MB/CK ≥ 10% ,有诊断价值 Exa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