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馆弦支穹顶钢结构屋盖的分析与设计.ppt

大学体育馆弦支穹顶钢结构屋盖的分析与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挑战杯”同济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3. 结构静力与动力计算分析 4. 静力弹塑性极限承载力计算分析 5. 节点设计 6. 施工张拉过程的仿真计算 7. 结语 1. 工程概况 2. 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3. 结构静力与动力计算分析 6. 施工张拉过程的仿真计算 8. 结语 谢 谢 * * 某大学体育馆弦支穹顶 屋盖的分析与设计 钻石形建筑造型; 正六边形柱网外接圆直径87.757m,最大挑檐长度6m,屋盖总高度11.55m;矢跨比1/8.6; 屋面坡度12度,局部凸屋面15度; 屋盖中央设置正六边形的采光玻璃天窗,外接圆直径24m。 柱网布置图 2.1 结构体系——弦支穹顶 网壳与索穹顶的综合体,属于杂交结构; 极大地降低支座的水平推力; 调整了网壳的内力分布状况,构件受力趋于均匀,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由于存在刚性的网壳部分,因此与完全柔性的索穹顶相比,施工的难度与复杂性大大降低 与普通的空间桁架结构相比,弦支穹顶的构件和节点数量少,加工制作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整体结构轴侧图 结构正立面图 2.2 结构布置 + + = 单层网壳 边缘构件(环形桁架) 支承索系与桅杆 整体结构 3.1 预应力初始态设计 已有研究和工程实例表明,弦支穹顶外圈的索对结构的影响最大,由外圈到内圈索的预拉力应逐级减小。使用同济大学的3D3S软件对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找形分析,在找形分析中考虑结构自重的作用。索的预应力取值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结构整体刚度适宜(刚度与周期); 在恒荷载和预应力作用下(荷载组合C1),脊梁的主轴弯矩图呈锯齿形,正负峰值弯矩的绝对值相接近; 在控制荷载组合作用下主要的索不退出工作 ; 支座水平推力较小;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预应力值向小的方向取,以降低施工时的张拉难度。 通过多次试算,下斜索由外到内初始预张力分别确定为:1800kN,1000kN,500kN,250kN,100kN 。环向梁的扭矩及其正截面弯矩共同造成了脊梁正截面弯矩的突变。 主脊梁轴力图(kN) 主脊梁弯矩图(kN.m) 荷载组合C1脊梁轴力图(kN) 荷载组合C1脊梁弯矩图(kN-m) 在1.0永久荷载+预应力的荷载组合作用下,脊梁轴力和弯矩的分布分别如上图所示。 3.2 结构动力特性 第1振型为左右两部分上下反对称振动,周期为:T1=1.35s 第2振型为前后两部分上下反对称振动,周期为:T1=1.32s 第3、4、5、6、7振型均表现为结构反对称上下振动,并伴有外围悬挑桁架的水平向摆动,周期分别为:T3=1.22s,T4=1.18s,T5=1.18s,T6=1.12s,T7=1.10s 第8振型表现为整体环向振动,周期为T8=0.77s 第9、10、11振型表现为整体的介于对称与反对称之间的上下振动,周期为T9=0.76s,T10=0.66,T11=0.63 第12、13、14振型表现为脊梁带动六块屋面上下反对称振动,周期为T12=0.61s,T13=0.59,T14=0.50 第15振型表现为整体环向振动,周期为T15=0.46s 第16、18、19、20振型表现为六块屋面上下反对称振动,周期为T16=0.43s,T18=38s,T19=38s,T20=38s 第17振型表现为六块屋面上下整体振动,周期为T17=0.41s 振型及其分布与单层网壳类似; 相同结构的单层网壳的周期增大约5%,这是因为索的纤柔和撑杆布置数量较少,其预张力对结构的整体刚度贡献并不大,索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结构的内力分布。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 3.3 荷载态的弹性设计计算 考虑了14个大类的荷载组合 。当恒荷载起有利作用时,其分项系数取为1.0;温度的分项系数1.0,组合系数0.7。各个组合中均已包括了1.0倍的预应力作用: (1) 1.0结构自重(即预应力初始态) (2) 1.2恒+1.4雪 (3) 1.2恒+1.4风 (4) 1.2恒+1.0温 (5) 1.2恒+1.4雪+1.4×0.6风 (6) 1.2恒+1.4风+1.4×0.7雪 (7) 1.2恒+1.4雪+0.7温(升温时取活) (8) 1.2恒+1.0温+1.4×0.7雪(升温时取活) (9) 1.2恒+1.4风+0.7温 (10) 1.2恒+1.0温+1.4×0.6风 (11) 1.2恒+1.4雪+1.4×0.6风+0.7降温 (12) 1.2恒+1.4风+1.4×0.7雪+0.7降温 (13) 1.2恒+1.0降温+1.4×0.6风+1.4×0.7雪 (14) 1.2(恒+0.5雪)+1.3水平地震 4. 静力弹塑性极限承力计算分析 弹塑性模型: ①(Hinge72)在脊梁每个节间的两端预设生成塑性P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