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2学时).ppt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2学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 黎孔清 E-mail: likq@njau.edu.cn 主 要 内 容 一、地域分异规律理论 自然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社会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地、水等,这些自然条件就是自然资源要素。一定空间土地上的自然条件的综合就构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其状况及组合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和效益。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的类型、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时空组合分布是不一样的,这种地区间的差异就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是决定农业生产具有明显地域性的重要原因。 1.1.1 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差异 表现为地带性差异的自然资源要素主要有热量、辐射、降水等,它们往往随纬度或经度的增减呈梯度性变化,因而形成纬向地带性差异和经向地带性差异。 1.1.1 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差异 又称垂直性差异,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山体范围,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引起热量、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量呈现规律性差异变化。比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辐射越强、降水越多。 1.1.2 水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 1.1.2 水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 1.1.3 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 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利用的地球表层的陆地,广义的土地资源还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 土地资源是以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各种自然因素为基础,通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是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资料,具有区位固定性、数量有限性、结构整体性、分布地域性和使用长期性、多宜性及两重性,因此具有一系列质和量的规定性,如土壤特征、水文特征等,同时还有一系列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地域分异和组合特征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型和单元。 土地除非农业用地外,还有一部分是难于利用或基本不能利用的沙质荒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沼泽等。 1.1.3 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 1.1.4 生物资源地域分异 生物资源是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前提。 南美洲和亚洲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巴西是最丰富国家,其次是哥伦比亚、墨西哥、印对尼西亚、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中国。 我国植物总计3万余种,是世界上高等植物的10%左右,其中种子植物25700种,蕨类植物2400种,苔藓植物2100种。 陆栖动物中鸟、兽、两栖和爬行类约2290种,是世界总数的10%,其中鸟类1187种,兽490种,两栖类270种,爬行类320种。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在内100万种。海洋生物3000多种,其中鱼类1694种,浅海及滩涂大约有2500种,淡水鱼类709种。 1.2 社会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农业生产是人类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部分,并非一种纯粹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因此,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它更受到社会经济资源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比如,一个地区一定生产季度生产何种具体产品,往往更多的是取决于技术水平、社会需求、市场价格等社会因素,而不是取决于该种产品生产是否与当地自然资源环境最为适宜。 1.2.1 人口资源与农业 对农业生产投资能力的影响 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 交通物流加工产业等对农业的影响 1.2.3 社会文化差异与农业 农业生产是一项社会生产性活动,它的发展离不开综合的社会环境,比如地方文化民俗、政府经济计划和政策、科技推广与农民素质、社会治安与风气等等都会对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部分少数民族具有特殊的饮食习俗,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就有重大影响。在一些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的地区,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3 生产力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1.3.1 种植业生产地域差异 长江以南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淮河以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新疆和黄淮流域地区是我国主要棉花产区; 长城以北耕作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制,黄淮之间耕作制度主要是粮棉油旱作两熟制,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主要是水田一年两熟制,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一年三熟制地区,青藏高原主要是高寒一年一熟制。 不同熟制的农业生产在单位耕地生产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方的一年三熟制高产农田全年的粮食单产可以高达30,000kg/hm2以上,而西北干旱区无灌溉农田粮食单产往往不足3,000kg/hm2,相差可达10倍。 1.3.2 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 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和薯类四大类,合计占全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